创新“社工+志愿服务”模式
引领志愿服务精准高效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圆娜 通讯员 刘通)“感谢大家这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现在能够在学校好好学习和生活。”日前,在坊子区九龙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被救助学生小桥(化名)向前来为他捐资助学的好心人们致以由衷地感谢。
  今年读大二的小桥小时候家庭遭遇不幸,被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在福利院生活了14年后回到了老家,受到了街道及社工站全方位地帮助。九龙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员褚甜甜回忆道:“社工站对小桥的家庭、邻里、生活、教育及心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主动对接亲属、老师等,给孩子进行个案管理、跟踪服务,从待人接物、生活日常等方面帮助他逐渐融入社会。”
  小桥的“蜕变”正是坊子区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持续拓展“社工+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服务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
  近年来,坊子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示范项目为抓手,通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凝聚社会服务合力,有效促进了为民服务的精准化、多样化。
  “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为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相融合,坊子区依托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坚持共建共用共享,统筹整合原有阵地资源,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工站、文化站、图书室、青年人才党支部、体育活动室、文体广场等多处资源进行优化提升,建成集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和服务点。”坊子区民政局局长刘强说。
  在夯实阵地的同时,坊子区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吸纳社工、机关干部、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形成强大的志愿服务队伍。以“专业社工+爱心志愿者(义工)”双工联动的机制,实现社工与志愿者互动、公益组织与志愿组织互联。同时,结合“五社联动”“四级网络”等创新模式,探索“五为”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和社区自治提升等,呈现出“1+1>2”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参与度、社会化、精细化水平。
  为提升志愿服务内涵,坊子区坚持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结合“五为”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打造了“九龙好声音”“睦邻客厅”“小风筝”等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区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志愿之花开满城”的志愿服务氛围。
  如今,坊子区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智能大课堂”“走访+帮扶”“破旧+树新”“亮剑+护蕾”……一个个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是坊子区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充分展现,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发展,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为社区志愿者把拍摄好的照片送到老人家里。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圆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