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23年12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保国

摘  要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潍坊市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不断推动更好潍坊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之比。一般情况下,要素投入增长率与产品产出增长率相对成正比。但在特定要素投入条件下,产出增长率会超出投入增长率,这个相对额外增长的生产率即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常也可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无法被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所解释的经济增长,其生成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等。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总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增加实现经济增长的这种方式最终将难以为继。唯有通过技术创新、组织优化等途径,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规模速度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增长,以有限资源催生更多产出,才能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接续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原因所在。
  实践表明,越是高质量的发展,越要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单位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成效不佳问题,迫切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转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上来,着力在要素市场改革、技术创新推动、资源配置优化上下功夫,以实干开路、靠攻坚闯关,助力潍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要素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严格对标中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改革市场准入清单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地区保护、要素封锁,破除束缚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体制机制障碍,尽快释放“休眠”、沉淀要素潜能,确保各资源要素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要聚焦“七个加力突破”,通过“双招双引”等方式加速产业、技术、人才、资本聚集潍坊,吸引更多创新性资源、前瞻性技术、战略性项目落户潍坊。要坚定“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提升企业要素操控能力,让要素跟着项目走、向着企业聚,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最好的项目。要树立“拼经济”就是“拼要素”“拼环境”意识,积极放权赋能优化环境,持续深化“一号改革工程”“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全域“无证明城市”、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务实举措,讲好潍坊创业、创新、创造故事,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倾力推进技术创新,全面构筑全要素新动能优势。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引擎。要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克服单兵作战、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等创新弊端,集中力量在重要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深入谋划、主动作为,科学统筹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资源。要努力搭建科技人才开发培育机制。把高质量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改革,通过“双招双引”等方式,形成人才集聚“洼地”、创新迸发“高地”,尤其是要聚焦基础研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能够深耕基础理论的领军人才。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向高端聚力,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激励政策措施,推动人才、资金等加快向企业流动,尤其是向产业链中起到“卡位”作用的企业、隐形冠军等“专精特新”企业流动,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决策者、投入者、组织者、转化者。
  (三)全面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全要素最优化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在于提高资源配置优化率,消除要素配置的市场扭曲,让更多优质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产业或企业,深度释放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要素资源从低效率产业部门转向高效率产业部门,或由效率低的企业主体流向效率更高的企业主体,促进各要素之间在量上配比更优化、在质上契合更得当。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提高优势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和优化效率,促进优质资源要素与高价值创造企业优先对接,加快向元宇宙、氢能、磁技术、工业母机等新兴产业聚集。要推动企业跨区域发展,树立“市外即域外、市外即开放”理念,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谋划发展、定位未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圈,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冲出去抢市场、闯出去争份额、跑出去抓订单,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以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作者单位:昌乐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