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2023年的“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也明确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当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法治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党的领导原则,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员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理念,是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历史启迪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但传承和弘扬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复旧,而是要在充分挖掘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为政以德、明德慎罚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时代精神和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建设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在价值观和行为上的高度认同,才能汇聚集体力量,共同助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法治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拥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切实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法令行则国治,文化兴则国兴。要成功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艰巨任务,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法治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引导全社会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行,凝心聚力共铸伟业。
(作者单位:诸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