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AI技术、精心培育种子教师、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打造沉浸式生涯规划实践基地,市教育局——

“私人订制”式服务为学生照亮前行路

(2024年09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通讯员 邓煜 柴干

  近年来,市教育局深耕细作,以“私人订制”的精准教育模式,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铺设了一条条个性化的成长之路。通过创新融合AI技术、精心培育种子教师、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及打造沉浸式生涯规划实践基地,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每一位潍坊学子都能在成长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
  建网络平台把软实力做硬
  市教育局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融入AI技术,专门研究开发了生涯教育服务平台,以此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对学生而言,平台相当于给他们增设了‘外脑’与‘内脑’两个加速器。”市招生考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资源、课程、答疑等功能的‘外脑’,学生可以借鉴外部经验、汲取他人智慧;利用测评、动态档案等功能,则能实现自我认知与构建的‘内脑’转化。”
  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人数已达130.6万人,只要登录,学生便可获得选科指导、心理辅导、就业选择等指导与测评,并生成个人专属的生涯规划档案。同时,平台中实时、动态的大数据库还会持续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就业发展、人才回流情况,最终实现生涯规划交流学习平台和人才自主培养网络基地的融合统一。
  选“种子教师”做燎原之火
  如何实现生涯规划教育“有人干、干得好、见成效”?为此,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73名生涯规划教育种子教师,他们在志愿填报、选课指导、职业实践等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据潍坊市生涯规划教育领头人曲振国教授介绍,为提升种子教师的专业水平,全市组织了专家、教授进行系统培训,内容涵盖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基础、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生涯(心理)测评技术等方面。同时,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集体研修、师徒结对、职场体验等方式,历练出一支素质达标、配置科学的教师队伍,成为人才自主培养的“引路人”。
  青州市的“种子教师”王东伟介绍说:“我们构建了‘生涯规划+’复合型生涯规划指导师和‘转、培、兼、引、育’种子教师培养模式,每月会有两次读书分享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目前,已培养生涯指导心理咨询师、社工师36名。”
  课程系统化建设让生涯规划落地
  引导学校通过课程的系统构建与成果的凝练转化,真正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软着陆”,是生涯教育项目目标推进的又一有效举措。
  坊子区崇文中学作为全市生涯规划教育的先行示范校,构建起以“心理—学业—职业”三方面为研究点的课程体系,开展心理健康、学业指导、人生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学校还开发了不同年级的《生涯教育学生手册》,记录每位学生课堂的收获与自我探索的结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并建立适合自我职业的初步模型。
  潍坊市北辰中学则成立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刘艳地带领下,围绕生涯教育、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领域,开发不同年级的生涯教育课程。
  通过课程建设、优质课评选、成果评选等形式,近年来,全市共有20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成果申报与比赛中获奖。生涯规划教育避免了随意性与碎片化,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市招生考试研究院携手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及协会,精心构建了生涯规划实践基地。该基地不仅搭建了覆盖各年级的应用式生涯教育活动体系,还实现了课程与实践活动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职业体验空间。同时,开设“家长职业大讲堂”“直面青春期”家长课堂、职场人物访谈等活动,为学生未来的自我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的生涯规划教育要学生发挥三个作用:一个是‘镜子’,通过对照看清内心真实的自我;一个是‘灯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彼岸在哪里;一个是选择抵达的‘工具’,为奔赴目标需要用什么方式实现。”市教育局局长王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