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结合促共治 因地制宜带共富 凝聚群力谋共养

营里镇“跨村联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9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口社区“幸福食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摄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李增春 曹潇予)国庆节前夕,容纳10个村庄居民的寿光市营里镇道口社区传出喜讯:社区“福寿苑”的“国医堂”装饰完毕,只待营业,届时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营里镇重点依托道口社区这个寿光单体面积最大的农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实行“组织联建、服务联动、产业联合、文化联心、阵地联用”五联工作法,探索出了以共治、共富、共养为精髓的“跨村联建”新路径,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破立结合促共治。营里镇在道口社区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打破原有的治理格局,10个村庄率先集中办公,成立社区联合党委,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村级资源在更高层面集聚融合,为群众提供养老、医疗、文体、就业、帮扶等全方位管理服务。开发新智社区智慧管理平台,实行五级网格治理服务体系,成立59个楼宇工作站,道口社区联合党委协调抓总、楼宇工作站分片管理,以“芝麻官”赋能基层“微智理”,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根据社区住户设计楼栋内住户及包靠人员动态网格图,每个楼宇工作站设置“楼道红管家”,将社区事务全部纳入“楼道红管家”的服务中,实现精准化网格管理,成为服务居民的“神经末梢”和最前沿阵地。以道口社区为主阵地,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辐射周边村庄,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因地制宜带共富。营里镇手工制造业源远流长,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全力打造“共富工坊”即“手艺人”助农驿站,主要以制作手提袋包装、皮纳塔糖盒为主,聘请手工艺人对社区群众进行培训,利用电商基地拓宽销售渠道,产品出口美国、法国等国家,为全镇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助农驿站突出公益性,所有盈利除去驿站的运行费用后全部让利给加工群众,每完成一个手工糖盒,群众就有1.8元的收入,价格远高于同行业,可帮助就业群众月收入增加近2000元。针对各个村庄土地面积大、农村老龄人口多和种植效益低的实际,营里镇推进基层党组织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智能化种植管理,既提高了产出效益,又提高了村集体和土地承包户的收入。
  凝聚群力谋共养。农村老年人养老事业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为提高老年人赡养质量,营里镇与寿光养老服务集团合作,在道口社区建成高标准的农村养老综合体,配套居住区、“幸福食堂”、卫生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养老需求。为社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集中安装5G智能“一键呼叫”设备,在医院、派出所、道口社区联合党委、道口社区“福寿苑”等场所配置“一键响应”终端,24小时联通联动,实现“一键呼应”智慧养老服务设备社区全覆盖和“救助+帮扶”社区区域全链接,实时满足老年人“一键急救”“一键呼叫”“一键帮扶”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及医养安全保障。同时在全镇推开康养中心或养老院建设,9个村庄的康养中心分批次投入运营,包括“幸福食堂”、休闲娱乐设施等。前南河村还超前一步,引进社会资本,建成集医、养、康、乐、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为本村和周边村庄一些失能及需要特殊护理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