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

——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崔凤祥

(2024年10月2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每次到潍坊,都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10月18日,来潍参加潍坊渤海湾高质量发展对接洽谈会的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崔凤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尤其是潍坊的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崔凤祥说,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既是建设更好潍坊的必然要求,也是潍坊为山东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新贡献的应有之义。
  “从夙沙氏‘煮海为盐’开华夏制盐之先河,到今日坚持陆海统筹,深入实施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打造海洋化工、海上新能源、海洋动力装备、港口运输等大量‘硬核’海洋产业集群,潍坊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有很多走在了全国前列。”崔凤祥认为,这是经济建设的成果,也是传承和发展海洋文化的成果。
  他说,潍坊还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城市。深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海洋意识,塑强海洋经济价值内核,增强经略海洋自觉,坚定向海图强自信,在突出沿海区域海洋发展主阵地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内陆县市区向海布局、企业向海转型、产品向海转向,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崔凤祥认为,加强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潍坊基础好、环境优。一方面拥有悠久的传统海洋文化、民间习俗,丰富的红色资源、海洋生态资源,为推动传统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化、提升海洋文化传播力等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实力雄厚,培育了大量现代化企业,吸引了众多产业聚集。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和群众,用实干孕育了各具特色且符合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内在要求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以及行业文化、产业文化等,为促进“海洋产业文化化”,开辟推动海洋文化建设新领域等提供了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