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晓晴)近日,在位于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的“天使助残创业手工坊”内,高位截瘫的武先生等几位残障人士忙着学习手工串珠。社区提供场地,残联、街道和公益机构等提供培训并对接相关资源,让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让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市始终对残疾人就业格外关心、关注,市残联当好“娘家人”,全力做好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把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落实、落细,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到残疾群众心坎上。
坚持协调联动,确保就业政策落实。市残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密切配合,下发《关于做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通知》,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和工作服务力度,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与人社、财政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与市人社局联合开展潍坊市2024年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奎文专场,提供招聘岗位1100多个。
坚持着眼长远,变“输血”为“造血”。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破解残疾人就业技能偏少、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就业创业难题,市残联等6部门牵头,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潍坊市各有关职业院校、职教科研机构、企业、公益组织及医疗、康复机构等共同参与,发起残疾人就业联合体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成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技术支持组织三大体系,通过与企业共建、高校直播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职业水平,搭建链接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与残疾人的供需平台,推动残疾人集中稳定就业。
坚持市场运作,助力灵活就业。为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增收,我市及时做好残疾人就业需求摸排、岗位开发,联合专业公司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辐射灵活就业人员走访调查工作,目前已有16人达成安置意向。同时,从“社区微业”、文创领域发力,拓宽残疾人创业就业途径,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点,织密织牢残疾人就业保障网。
坚持规范运营,发挥“如康家园”作用。“如康家园”是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平台。今年年初,市残联组织分期分批召开“如康家园”建设运行情况调度会,对各县市区建设运行基本情况、运行中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完成时限等进行全面调度,并及时完成整改。市残联根据省残联下发的《山东省“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督导各县市区成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星级评定委员会并开展星级预评。目前,全市有82家“如康家园”达到星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