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擦亮为民底色

——市社保中心织密织牢社保服务网打造社保服务“暖”字招牌

(2024年12月2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张沁
  截至2024年11月,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30.69万人、194.8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至190元,全市5.07万名困难群众获代缴保费1775万元……每一个参保人数的增长,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多了一份应对风雨的从容;每一次养老金标准的提升,都是对无数老年人晚年幸福的有力托举。
  近年来,市社保中心坚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发力,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拓展保障覆盖范围,致力于为每一位市民编织起坚实可靠的社会保障网,让幸福与安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蔓延。
  精准扩面高质推进
  “社保是员工的保障,参保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明确的提醒督促我们及时规范操作,化解员工的后顾之忧。”日前,奎文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朱先生在收到市社保中心的参保缴费“秒提醒”短信后,立即安排专人对接社保事宜,第一时间为全体员工办理社保参保手续。
  2024年,我市深入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建立扩面资源数据动态比对机制,聚焦新就业未参保人员、纳税未参保企业、居民转职工适龄人员等8类核心人群,绘制出详尽的扩面“导航图”。创新开展“企业法人精准扩面”“纳税未参保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等系列扩面专项行动,围绕“算好养老缴费账”和“算好养老待遇差异账”两方面开展深度政策宣传,鼓励有缴费能力人员优先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市社保中心将服务半径扩大、服务阵地前移,让更多群众关注社保、了解社保,不断推动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11月,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0.76万人,相关任务完成率居全省首位,全市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列全省第2位,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居民养老保险全市人均缴费达到1296元,较上年提高20.6%,创历史新高。
  待遇水平持续提高
  今年48岁家住坊子区的赵师傅,两年前因工伤导致身体残疾,一直靠伤残津贴维持生活。2024年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后,他的伤残津贴从原来的每月3300元提高到3438元。“国家保障政策越来越完善,让我这样的工伤职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心里特别温暖。”赵师傅说。
  社保待遇准时足额发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石,也是国家民生承诺的有力彰显。2024年,我市高效完成养老待遇调整补发工作,全市69.78万名退休职工、180多万领待居民受益。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至190元,增幅达11.8%。
  我市继续调整提高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惠及3000余人,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分别达到3710.44元、2846.97元、1443.18元,切实保障和改善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基本生活。
  我市社保待遇发放实现“一天不拖、一分不少、一人不漏”,养老金发放惠及255.15万人,为1.25万人提供工伤保障,基金年收支规模达到700多亿元。
  我市持续兜牢民生底线,为全市5.07万名困难群众代缴保费1775万元,为2191名重度残疾人办理提前领待手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1至11月全市减征企业失业保险费3.01亿元,社会保险助力经济发展“减震器”作用凸显。
  数据赋能“一次办好”
  “2分钟不到就办好了!”近日,高新区居民王女士在潍坊市政务服务大厅人社专区办理了2024年度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缴纳业务,办事效率之高令她十分惊喜。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群众需求,以集成服务推动经办流程重构,通过信息共享、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等方式,实现参保登记缴费、领待资格审核、待遇核定支付等主要业务做到“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优化“参保一件事”,市社保中心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行企业注册参保“一件事”,创新注册企业参保登记“秒提醒”服务,发送提醒短信4万余条;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一件事”,实现线上一链办或线下就近办,业务办理时长缩短90%;深化“退休一件事”,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端职工档案电子扫描系统,参保单位可无偿使用、自主扫描上传职工档案,实现档案电子化存储管理、人社系统多场景应用,全市已形成电子档案17.5万份;采用“预提醒+提前三个月预审+常规时间审批”模式,全面推进企业退休预审全程网办,累计发送退休提醒信息5.5万人次,服务6.5万家用人单位。
  “我们在解答民生答卷的征程中,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在小事中见大局,于小情中现大爱,于小角中担大任,变‘坐等办事’为‘主动上门’,努力打造社保服务暖字招牌。”市社保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