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韩中 杜梦贞
今年以来,潍坊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理念创新、平台搭建、队伍优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育人实效显著。
创新协同育人理念,让党建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教师教育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党建+思政”引导师生树立并践行协同育人理念,树立“大思政”“大教育观”,加强宏观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开放性设计,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将“党建+思政”协同育人纳入院系重要议事日程,深化对协同育人理念的广泛认同。不断突破“固化思维、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协同育人落实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确保协同育人理念有效落实。
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月”“廉洁师院”系列廉政文化作品展;启动“学风建设月”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开展省内教学实习研究基地建设提升工程等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院多次获评“学生管理先进院系”“综合考核先进院系”“文明院系”;学院党组织获市级“五星级”先锋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让育人变得创新且有活力
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新思路、借助新技术,不断拓展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形式,以激发协同育人新活力,为更好地实现“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提供发展平台。
学院积极搭建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平台,延伸协同育人阵地,满足学生发展多元需求。利用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平台等将思政教育与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相结合,建立“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数据库,开拓“党建+思政”第二课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
组织师生参加山东省“我与党的二十大”课程思政短视频大赛;每月开展“阳光党建”学生讲党课微讲堂活动;建设协同育人专项研究平台——“师之范”辅导员工作室,“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先锋志愿组织,用心关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团总支被授予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形式,深化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做好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丰富“党建+思政”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增强多方育人的实效性。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主题演讲,参观烈士陵园,开展走访老党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之“我为群众办实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院一品牌”志愿服务。师生作品《宪法伴我们成长》宪法主题传唱歌曲被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录用。
优化协同育人队伍,让育人主体力量更厚更实
教师教育学院重视加强“党建+思政”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在工作思路、专业技能、育人水平等方面的育人特长,激发“党建+思政”协同活力,不断凝聚起协同育人的主体力量。
学院夯实院系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培养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强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畅通“党建+思政”工作沟通机制、广泛开展具有思政特色的党组织活动,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育人性。
教师教育学院党员师生积极参加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比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党员师生在系列活动中获得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比赛师生组7项获奖;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3项;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二等奖2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中获一、二等奖2项;10名党员教师被评为市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导师、教学标兵、优秀辅导员。同时,学院基于“党建+思政”建设,统筹教育力量,实现协同育人多方联动,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引导广大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党支部书记、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等结合本身具体工作实际提供相应育人支持。
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设、思政课叙事化教学改革案例评选、校级教育教学成果选拔、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成果选拔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党员教师在系列活动中获评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项,教改立项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