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赛 通讯员 张明岗 王成娟)为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产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搭建技能人才培育的“新阵地”,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新通道”,2022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联合青州市总工会成立青州劳模工匠学院。自成立以来,青州劳模工匠学院积极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等交流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实践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相关交流活动1000余场次,为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技能人才培育“新阵地”。青州劳模工匠学院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教育培训、科研创新、技能大赛、文化研究4个二级机构,全面覆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积极承办或组织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劳模工匠文化及企业文化研究等工作。同时,学院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强化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教师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
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新通道”。学院积极搭建技能展示平台,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交流活动,并将技术类、手工艺类、创新创业项目纳入比赛,推进技能大赛成果有效转化。探索建设“智匠之家”职工赋能平台,开设劳模工匠学堂,实施“学历提升”行动,出台产业工人学历提升计划,定制劳模工匠实验班和在职本、专科学历教育班,推动更多劳动者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化。同时,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开创技能人才发展“新格局”。坚持“政地校企”四方联动,围绕党建联建、产业联抓、人才联育、文化联兴等协同发力。牵头成立青州市乡村振兴党建研究工作室,并与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共建“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针对企业所急所盼所需,建立“劳模工匠服务联盟”,组建不同行业劳模工匠服务队进学院、进企业,开展服务交流活动,共搭创新载体、共克技术难关。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组建青年博士服务团队担任农村科技人才顾问,深化农技培训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带动就业6000余人,增加农民年收入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