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时,她发出最早一班车

(2025年01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春萍神情专注地驾驶公交车。
  □本报记者 周晓晴 文/图
  1月21日清晨5时许,潍城经济开发区南曹村仍在睡梦之中,村南的公交场站已经灯火通明。这里是城区最西头,与之紧邻的是昌乐县朱刘街道。
  每天清晨,市公交集团驾驶员王春萍便驾驶160路公交车穿行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用平稳安全的驾驶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来送往,将十米车厢打造成一道流动的城市风景线。1月21日一早,记者登上公交车记录下她的一段工作历程。
  绕车完成安全检查,王春萍开始打扫车厢。尽管昨晚收车时已经清理了一遍,她还是一丝不苟地擦拭着车窗、座椅、扶手,再用拖把将车厢地板角角落落打扫一遍。公交车停放了一夜,车厢内格外凉,清晨的气温还在0℃以下,冷得让人伸不出手,开了十几年公交车,这样的天气王春萍早已习惯。
  小小的车厢里处处是王春萍用心装扮的巧思:前车门旁挂着几把雨伞,遇到雨天没有带伞的乘客可以取用;车厢内随处可见花朵、中国结、红灯笼等装饰物;驾驶座后的收纳袋里,针线包、清凉油、创可贴等,可以及时应对乘客乘车中可能遇到的晕车、受伤等突发情况。
  尽管4点多起床,王春萍依然收拾得十分利落,马尾辫整齐地梳在脑后,藏蓝色的工装干净整洁,肩膀上的“五星级驾驶员”臂章格外醒目。
  6时10分,王春萍启动车子,发出最早一班车。车子沿北宫西街一路往东,此时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
  天色将明时视线格外差,王春萍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观察两侧反光镜、后视镜、监控显示屏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有乘客需要上下车。“你好,欢迎乘车!”每当有乘客上车,王春萍面带微笑向对方打招呼,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车子穿过僻静的村庄、林立的高楼,一个半小时后抵达终点站公交王谭枢纽站。停好车子,王春萍拿起抹布和拖把,再次进行车厢卫生清理。
  短暂的休息后,王春萍驾驶公交车驶向南曹方向。等待红绿灯时,她将随身带的保温杯拧开盖子放在了身边。“里边装的是麦片,早上起得太早了,早饭只能将就一下。”她说,回到终点站保温杯里的麦片温度正好可以喝。王春萍今年36岁,从2007年入职,日复一日奔忙在公交一线,从乘务员到驾驶员,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公交事业。
  160路公交车是一辆“夫妻车”,也就是王春萍和丈夫栾兵同开一辆车,两人一个早班一个晚班,王春萍清晨出门时丈夫还在休息,当丈夫晚上回家时她已经入眠,少有一起在家的时间。
  你日出而作,我戴月而归,夫妻俩把公交车当做他们的第二个家,倾注感情、付出心力,所以乘坐这辆车的乘客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情。
  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俩人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儿子从小就很独立,也理解我们的工作。”王春萍说。160路公交车上一个角落里,装着一座蓝色屋顶的房子,周围铺满了紫色的花朵,这是儿子亲手做的手工,也是他给予父母的特殊陪伴。
  公交车有终点站,公交服务没有尽头。今年春运,夫妻俩并肩战斗在营运一线,用平凡的坚守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