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基层治理中主体多元、利益多元、诉求多元等难题时,必须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如此才能推动基层工作“更上层楼”。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红色堡垒”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提升活力效能。农村社区领域,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作用,打造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努力实现农村社区的全覆盖;城市社区领域,按照“支部建在物业、党旗插在小区”的原则,确保在每个小区都成立党支部,并且按月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另外,积极组织并动员小区、物业公司等优秀党员,组建党支部班子,确保党员能在服务民众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其作用。
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建立完善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定期对党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同时,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本地选拔、公开招募、外部引进和回流邀请等多元化方式,选拔招聘一批杰出人才担任党支部书记,并根据他们的个人专长和服务愿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此,通过“头雁”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内生活力,全面筑牢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发挥网格优势 实现精细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
构建“家门口”网格体系。坚持“户数适中、任务适度、方便群众”原则,把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科学合理设置社区网格,推行“微网格”管理,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实现将治理落实到网格,将问题解决在网格。
选优配强网格力量。选拔组织能力强的担任辖区网格总负责人,从社区党员、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等选聘网格员,同时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在思想学习、日常工作、巡查走访、安全维稳等方面的具体任务,确保网格长和网格员能够规范细致地完成各项事务,更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做精做细网格服务。按照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双向融合的思路,围绕政策宣传、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工作内容,推动网格服务工作清单化、规范化、制度化。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从“等人来办事”到“主动找事办”,通过入户巡查、小区隐患排查、居民微信群反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及时处理、定期跟进,构建了“日走访”“周座谈”“月回访”等一系列“日常工作在网格”工作机制,实现服务的精致与细致。
多元融合共治 凝聚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基层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也需要依靠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必须整合各方资源,汇聚众智众力,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搭建多元化协商平台,拓展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干头、有盼头。
搭建多元化平台。积极创新举措,搭建共享平台,通过实施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手等工作机制,解决没有活动场地,没有共享平台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强化服务阵地建设。为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必须整合好各方资源和优势。可以由社区组织出人出力,企业赞助资金、设施,共同打造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群众宜居水平。
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精准对接需求,拓宽关爱渠道,加强关心关爱,比如定期开展“爱心食堂”、关爱老人、送菜上门、家政服务等公益活动,通过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服务,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体系,让他们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更强,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新征程上,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工作,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径,可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安丘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