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棚生“多金”

(2025年04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县城关街道西安村大棚樱桃种植户在樱桃树下采摘赤松茸(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薛静
  这是一场关于林下经济的延伸探索,也是一次促进农民增收的创新实践。走进临朐县城关街道西安村,连片的樱桃大棚内,如玛瑙般的大樱桃挂满冠层。与常见的樱桃大棚不同,村民孙志高的棚里,除了鲜艳欲滴的大樱桃,还有已经上市销售的赤松茸。
  “去年10月8日种下的菌种,今年1月3日开始采摘上市,到现在卖了3000多公斤了。春节前第一茬赤松茸最高卖到了30元一公斤,现在赤松茸差不多采完了,还能卖到15元一公斤。”说起赤松茸的种植效益,孙志高笑得合不拢嘴。
  给孙志高带来额外经济效益的赤松茸,源于城关街道的一次大胆尝试。樱桃大棚每年冬季都会进入休眠期,村民们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大多选择外出打零工,但又牵挂着樱桃树。怎么让群众既能安心照料樱桃树,又能多一条增收路子?为此,城关街道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最后决定与济南市食用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林下经济”,在樱桃树底下试种赤松茸。孙志高和其他四家农户成了村里首批“吃螃蟹”的人。
  在专家指导下,孙志高利用玉米芯、稻草、稻壳等栽培材料,配上菌种,在大棚内试种了300平方米的赤松茸。“专家说这个菌种适合樱桃大棚种植,管理也比较容易,只要种植的时候把玉米芯浸透水,后面基本上不用太费心。”孙志高说。后来赤松茸破土而出,长势旺盛。樱桃树休眠时,赤松茸开始上市,一茬接一茬,一直无缝衔接到大樱桃上市。
  此外,孙志高在户外樱桃树下也试种了一些赤松茸,现在已到采摘季。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孙志高积累了不少赤松茸种植经验。“最初害怕种上菌菇后影响棚温、地温,影响樱桃树的休眠,对坐果造成不利影响。现在看,它不仅没影响樱桃树的生长,还提高了地温,樱桃花都提前盛开了,坐果率也优于往年。”孙志高说,今年他要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第一茬大棚樱桃上市采摘的农忙时间。今年除了摘樱桃,我们还有一项新任务——采蘑菇。”西安村负责人李金刚说,粗略估算,每亩大棚菌菇可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益。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村里和农户心里也有底了,今年将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让更多农户受益。
  一棚多用,树上结果,树下“生金”。西安村用行动探索出一条“土地利用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的新路子,实现了亩产收益的有效提升。通过科学规划空间、精准衔接茬口,传统樱桃大棚变身“聚宝盆”,让土地从“平面果林”升级为“立体金库”。将视线从西安村扩大到临朐县,5万个樱桃大棚,除了产出“致富果”,更蕴含着增收致富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