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沉浸式”创出悦享中医“新范式”

——市中医院聚力打造“悦·中医”特色护理品牌

(2025年05月1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中医院护士向患者介绍医学常识。 通讯员 周洁 黄瑞 摄
  □本报记者 刘杰
  “患者至上,服务至上。”在市中医院,这个理念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身患重疾的王阿姨对此深有体会。晨起八段锦配古琴曲,午后穴位按摩加玫瑰花茶,傍晚制作中药香囊,外加每日三次“话疗”……这是市中医院根据王阿姨的病情量身定制的调理方案。合理的调养让王阿姨受益颇深,从“想不开”逐渐情志通达。
  优质护理向前一步,温暖服务更近人心。市中医院立足患者需求,不断丰富护理内涵,通过“悦目之境、悦耳之声、悦心之护”三重维度,打造“悦·中医”护理品牌,持续践行兼具文化底蕴与人文温度的沉浸式中医护理服务模式,让患者悦享中医之美,促进身心共愈。
  ——打造悦目之境,延展健康友好空间。
  悦见活力之境。市中医院深入开展“清风”行动,各病区立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四项“硬环境”,营造入科即“清风徐来”的病区环境。护士站配置生态循环鱼缸与绿植景观,通过流水声与植物清香形成天然“疗愈场”,展示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悦见温馨之便。市中医院从细节入手提供温馨服务,在护士站设置便民服务箱,提供老花镜、针线盒、充电器、小剪刀等物品,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让护理细节成为可触摸的温暖符号。同时,完善病房设施,在病床床头固定位置安装口服药盒,及时提醒患者服药,并在充电插口下安装“充电盒”,方便患者手机充电。
  悦见岐黄之韵。医院在病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根据节气在护士站摆放中药代茶饮供患者及陪护人员品尝;制作中药画、标本等装点病区展柜,供患者观赏;打造病区人文墙,将中医养生挂画等融入病房空间,让每面墙壁都成为中医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输入悦耳之声,编织身心疗愈网络。
  悦聆康健之律。每天的治疗间歇,在病区播放《紫竹调》等“五音”疗愈音乐。每日设立“养生功时辰”,定时播放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的音频指令,引领患者及陪护人员练习。同时,结合专科特色,编创特色功法40项,如泌尿外科的“排石操”、肺病科的“呼吸操”等,并拍摄视频进行循环播放。
  悦聆关怀之声。市中医院落实“三声”服务,即患者入院有接待声,医疗操作前有解释声,患者出院有送别声。深入践行“5S”服务,即stop(停止)、stand up(站起来)、see(看见)、smile(微笑)、speak(说话)。护士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周期,遇到患者或家属咨询时,首先停下手中工作,站起来,看着对方,面带微笑回答对方咨询的问题,同时做到事事有回应、处处有关心。
  悦聆宣教之径。医院践行“一病一品”疾病专科护理方案,突出中医特色,路径式固化中医健康宣教,以思维导图模式,制定经纬结合的宣教路径单,固化宣教时间点和宣教关键词,将护患沟通贯穿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涵盖治疗、护理、检查各环节。
  ——传递悦心之护,构建人文关怀体系。
  悦臻精技之道。在中医方面,开展中医内涵提升专项培训,依托1256工作坊,对院级中医护理骨干、科级中医护理专干和后备人才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强化学习。在西医方面,进行全员静脉治疗和急危重症救护能力专项提升,有序安排骨干护士到急危重症科室轮训,择优选派专科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病情观察与应急救护能力。
  悦臻心灵之愈。开发“悦·中医”生命教育图书角,供患者、陪护人员闲暇时翻阅,提供与本科疾病相关的专业书籍、讲述生命与爱的文学书籍、讲解各种健康知识的科普书籍等多种书籍,通过阅读帮助患者重建生命意义;设立“悦·中医”心灵驿站,开展住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给予重点关注,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情志调理方案,运用中医情志相胜法等开展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情志护理。
  悦臻服务之延。43个患者健康俱乐部不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分享健康知识,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线46项护理项目,包含15项中医护理技术,让行动不便及失能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的中医护理服务;在深入开展患者出院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借助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专科联盟推动中医护理服务下沉基层。
  让“情”味更浓,让“医”效更好。“医院将深入践行全链条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擦亮‘悦·中医’特色品牌,让患者目之所及皆有医道温度,耳之所闻尽是关怀之声,心之所感满是治愈力量。”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嵇克刚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