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李文莉 文/图
近年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通过“校中有产、校外有园,专产共长、校地共融”的双循环模式,整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紧紧围绕社会民生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探索产教科一体化育人新路径,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服务地方发展、行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书写了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产教科融合强根基
5月15日,走进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李宏正为患者把脉问诊,并通过线上平台向全球直播,身后围坐的中医系师生正在认真跟诊学习。
“依托‘中医专业群-山东省中医五运六气研究基地-附属医院’产教科一体化运行,我们创新实施师生临床跟诊制度,组建‘名老中医+青年教师+学生’师承团队,实现学生培养早跟诊、早临床。同时,畅通医教协同,建立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让临床医生走进课堂教学,教师到医院定期顶岗坐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中医系教师王玲玲向记者介绍,山东省中医五运六气研究基地落设附属医院,依托研究基地,学校中医教学团队首创的“司天运气耳穴”“六气针法”等中医特色技术成果,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被纳入全省中医药推广项目,还同五运六气理论一起被搬到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
该校口腔专业群的教学区、临床诊疗区和重点实验室集中在一座楼内。学生“推开门即可见习”,教师则同步提升诊疗、教学与科研能力。
牙科医院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年接诊量万余人次,年服务学生见习千余人次,同时,产生了多项省、市级科研成果,与企业合作开发了20余项口腔医学技术专利,帮助当地企业实现了技术突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郭兴华介绍,借助综合体内产、教、科深度融合优势,学校积极推进“东方牙谷”建设,汇聚政行医企校研等多方力量,打造口腔行业集成创新优势,通过“口腔数据中心”“口腔临床前实践技能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了从服务产业到引领产业的跨越,为口腔健康产业升级再添新动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突出的办学优势。该校依托校内“产教科综合体”,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服务地方产业园区,将教学、科研、诊疗与产业服务紧密融合。
山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是区域省级重大项目、五大百亿产业集群之一。学校与该项目以中医药康养为核心,在中草药种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目前,双方合作成立的青州市长庚享老中心,以打造高品质智慧助老品牌为目标,不仅有效解决了养老难题,还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同时,双方将深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协同联动,把学校的中医药科研创新、中药炮制加工,以及中药发酵、益生菌、营养药膳等产品开发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聚力服务“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期盼。
如何回应时代需求,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一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和平台搭建的同时,积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改革创新,培养时代新人。
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教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实施“产业实训-学校教育-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训育创”育人改革,打造医养康养育人新形态。整合校企产教资源,依托产教科综合体新质平台和学校医养健康办学优势与特色,创新实施“医院-学校-研创中心”三位一体的“医学研”教师培育机制和“产业实训-学校教育-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训育创”育人改革,构建并实施专业“产教科”融合兴业、教师“医学研”融汇强师、学生“训育创”融通育人的“三维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以训助产、以创转产、以研促产、以产助学”的行动体系,实现“医院-真实诊疗(实训)、学校-综合育人、研创中心-专创融合”的“医学研训育创”一体化育人。聚力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坚持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专业布局及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医学研训育创”一体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养老、护理、口腔、中医药等企业(单位)、对接区域医养健康服务需要的综合实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潍坊市馨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青州市长庚养老服务中心共建潍坊市智慧健康养老现代产业学院,获政府补贴100余万元;与潍坊市民政局共建潍坊健康养老学院,建成国、省、市三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0万余名;与潍坊市妇联共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家政学院,通过连续承办潍坊市养老护理员大赛、巾帼家政大赛,培养了一批山东省技术能手,有效支撑了医养结合幸福养老新模式构建。与山水中医药健康产业(青州)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占地5000亩的山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实现种产研学销一体,医养食药游统筹发展。在学校积极帮扶下,结对的茅峪村迁入青州王府家园小区,实现“下山上楼”,并联合企业在茅峪片区共同建设中医药种植研发基地。
创新驱动促发展
创新发展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依托产教科综合体和医养健康办学优势与特色,创新实施“医院-学校-研创中心”三位一体的“医学研”教师培育机制,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带动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师团队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唯有创新,方能赋能职业教育新发展。学校打造多方师资共建的产教科创新团队,凝聚学校、产业、社会多元力量,坚持“互兼互聘、双向融通、专业对口、岗位对应”,以应用型科技项目为纽带,搭建教师发展中心、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虚拟教研室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聚合形成师资团队集群,打造“互融共生”的医学研命运共同体,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互通机制,采用“学校-医院(企业)”双轨导师制。学校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山东省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等教师创新团队13个。构建独具医养特色的“双师三能”教师发展体系。依托产教科综合体和医养健康办学优势与特色,构建“四阶三链”教师成长路径和“医院-学校-研创中心”三位一体的“医学研”教师培育机制,形成“真岗位活素材”的双师教师培养体系,聚焦双师教师发展标准、完善制度体系、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实践锻炼、科研服务反哺教学,聚力打造“教学能力强、实践水平高、技术服务精”的“双师三能”教师创新团队,推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推行基于产教科综合体的师资培育工程。搭建教师发展中心、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虚拟教研室三个教师发展服务平台,打造名师工作室、名匠传承室、教科研学术小组三大教师发展“共同体”,实施教师海外研修、国内访学、企业锻炼、大师培育“四项计划”和新教师启航、骨干教师筑峰、全体教师提质、结构化团队建设教学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构建“一项要求+六项能力”双师教师考核评价模型,引入教师评价发展智能平台,实现教师成长发展数据的“无感知”过程采集。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将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抓手、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创新发展为驱动、产教融合为重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服务发展作为最高追求,聚合政、校、行、企多方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积极培养区域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更好潍坊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