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圣全 张永健
今年以来,高密市依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家乡、红高粱文化发源地等传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设立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当地文化产业赋能添彩。
7月13日,红高粱影视城“2025欢乐星光夜”正式拉开帷幕。7大主题、20多个节目带领游客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多亏了李大勇、张跃鑫等人大代表的建言,促成了‘欢乐星光夜’的举办,去年星光夜活动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今年估计会更加火爆。”红高粱影视城项目负责人邹帅介绍。
而在7月15日,18名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入站代表”召开“圆桌研讨会”,探讨高密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展开“头脑风暴”。这对于代表联络站来讲,已成为工作常态。“入站代表”通过调研,先后提出了“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品创新”等建议,人大代表王国梁积极推动红高粱小镇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红高粱小镇入选山东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为文旅融合发展夯实了基础。
“目前,在高密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正在推动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依托刘墉清爱园、晏子文化馆、刘连仁纪念馆等,深入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元素,以动态展演等形式让游客可触可感,打造文化研学式的旅游业态。”高密市文旅局局长于义说。
高密市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围绕拓展本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们还提出了创新非遗代表性作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等建议。在代表建议的推动下,红高粱影视城等景区推出了“九儿剪纸”“斗酒”等十多个演艺项目,特别是高密炉包与茂腔“混搭”的节目,因其个性鲜明,吸引了众多网红前来打卡。同时,该市还深入挖掘红高粱文化内涵,开发“三十里红”“虎游纪”等300余项衍生品,推动“红高粱”文创市集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全链条价值。
近年来,红高粱文化产业代表联络站聚焦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组织人大代表提出42件文化类建议,其中3件建议纳入重点督办建议。督促文旅部门创新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新模式,举办“福到万家”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全民展风采”文体才艺展演等系列活动。根据代表建议开展的“戏曲进乡村”文化下乡、非遗“四进”活动,分别被高密市政府列入2024年、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