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强基,产业蝶变升级,基层治理提升——

擘画强产兴村善治更好安丘“新图景”

(2025年08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马司军 张秀川

  8月的安丘,大地绿意蓬勃,活力奔涌。施工现场、工厂车间、镇村一线,所到之处都涌动着拼搏进取的奋进热潮,全市上下人人争先、逐梦前行……今年以来,安丘市落实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力推进农业“一镇一产业提升”、实施“基层基础巩固提升”行动,工业经济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农村经济向产业化集聚,基层基础稳固提升。一幅“工业强、农民富、生态美”的发展图景清晰可见。
    “头号工程”驱动食品健康赛道崛起
  安丘市年产生态农产品近200万吨,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县,大姜、大葱、大蒜、洋葱等农产品出口占全国80%,全市拥有132家食品加工类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雄厚。
  走进山东渠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级净化车间,数字化系统正实时调度着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公司生产的谷朊粉、水解蛋白等一批高附加值大健康新品陆续推出上市,其中,谷朊粉、小麦淀粉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超20%、45%,一场产业价值的深度重构悄然蔓延。
  今年以来,安丘市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各食品加工企业聚焦健康产业赛道,不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效应”。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技术。安丘市围绕产业链、人才链“双链驱动”,全面打通产业、人才“双向奔赴”路径。聚焦食品加工健康产业赛道,推动市级领导干部包靠重点在外人才31名,建立涵盖功能性食品、农副食品加工、酒及饮料等领域的132家食品加工产业企业产学研清单,今年实现落地转化成果17项,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健奕宏公司功能糖醇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源清田食品黑蒜、板栗抢占三分之一的日本市场,禾汇食品专注于食品及调味品赛道……这些成绩,都是安丘向健康食品强市迈进的底气。
    “一镇一产业”引领农村经济蝶变升级
  走进金冢子镇草店子村的豆丹养殖大棚,今年第二茬的豆丹已经进入4龄生长阶段,再有十几天便可迎来丰收。今年以来,这个镇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将豆丹种植养殖项目作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改造闲置设施大棚320亩,预计年均增收1200万元。
  针对一些镇(街)受制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安丘市创新实施“一镇一产业提升”培育行动,出台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推行镇街差异化考核,让乡镇有更多精力找准发展路子,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凌河红芽姜、大盛“芦笋+金蝉”、石埠子草莓、石堆文冠果、柘山蜜薯……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安丘市“一镇一产业”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连点成片、集聚成势,特色产业矩阵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蝶变的底气和基础。
    “基层基础巩固提升”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近日,安丘市官庄镇村级后备力量社区挂职锻炼启动,19名村级后备力量以社区党委书记助理的新身份投身基层治理一线,为农村社区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今年以来,安丘市坚持市镇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创新实施开展一轮摸排研判、化解一批矛盾隐患、调整一批后进班子、公布一批反面典型、组织一轮集中培训等“五个一”内容的农村基层基础巩固提升行动,不断优化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经济发展。
  安丘通过举办年轻干部“1+6+N”集训营,选派32名“95后”科级以下干部到社区摔打历练;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干先锋社区书记”评选,树立起“实干者受尊崇”的选人用人导向,创新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531”工程,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1189名。
  聚焦农村“三资”管理等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难题,由组织部门牵头,这个市开展县镇村“三级联动”调研,为基层发展把脉问诊;选派99名律师下村担任“一村一法律顾问”,化解矛盾问题,维护群众利益……
  如今的安丘,风清气正,全市上下奋勇争先、拼搏实干的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一个产业布局更优、基层基础更牢、发展后劲更足的更好安丘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