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文化“活”起来 书院“火”下去

(2025年08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赵晨旭 王乐恬

  今年的这个夏天,临朐县各社区文化书院又火了一把。“社区文化书院原本的项目就多,能看书、听公益讲座、看文艺汇演,现在又增加了中医药养生,不仅有专业人士讲知识,还能亲身体验一下。”东城街道滨水社区居民宋妍文说。
  原来,打造深植社区的文化书院是临朐激发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这个县又在提升社区文化书院多元形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图景上下功夫,打造了多个特色服务品牌。“文化书院+中医药养生”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天气晴朗,城关街道龙泉社区文化书院几乎每天都有社区居民在学习或活动。“一楼有中医诊室,备了推拿床、理疗仪、艾灸等设备。二楼是阅览、书画等活动室,很多老年居民坐累了、玩累了、学习累了,就喜欢到中医诊室,喝口养生茶,做个简单的推拿。”龙泉社区主任郑立邦说,他们还在书院走廊设置了“健康文化墙”,科普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药文化。
  “老胳膊老腿更需要注意养生,从家里走过来没几步远,有专业的医生在这里给推拿,对腿疼胳膊酸的起作用。”社区居民苗秀英说,有了中医诊室,来书院的人更多了。
  在临朐,这种“文化书院+中医药养生”的模式已是多点开花。东城街道万华社区文化书院设有“中医药非遗工坊”,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艾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刘佃娥,指导社区居民制作“艾草锤”等。
  “艾草最好选三年以上的,晒透了非常香。”工坊里,晒干的艾草在竹编簸箕里散发着清香,刘佃娥讲得仔细,几名社区居民听得认真。社区居民李璇说:“艾草是中草药,用它制造的‘艾草锤’,不仅能捶背敲腿,自带的清香还能提神。”
  城关街道东苑社区文化书院邀请医生举办“小儿推拿”健康讲座。社区居民冯女士说,听了讲座发现,一些简单的中医推拿技巧,掌握起来并不难,在缓解孩子咳嗽、积食等小毛病上非常有帮助。“学会了几个小技巧,经常跟小区里的年轻妈妈们交流,效果还不错。”冯女士说。
  良好的效果离不开精准的服务。依托社区文化书院,临朐相关部门和社区通过建立“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对接机制,整合部门、社区、医院等多方力量,让服务直抵群众家门口。
  东城街道滨水社区文化书院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居民需求,优先制定了“银发健康”“小儿推拿”等专项服务计划,再结合相关医院的“双报到”活动,成功实施。
  这种“按需匹配”的逻辑贯穿各项服务始终。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各社区文化书院将中医药养生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春节期间举办“药膳团圆宴”,端午节期间开展“香囊DIY”,双休日组织“养生茶会”……
  紧扣群众需求,城关街道兴隆社区文化书院组织的“中医夏令营”就比较火爆。
  “大家看这株丹参,根是紫红色的,入药能活血调经,就像给血管‘通淤塞’。”随着临朐县中医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认真讲解,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不仅知道了一些中草药的真实面貌,还知道了用药后有什么效果。
  临朐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陈洪涛告诉记者,通过实施“文化书院+”行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全县已推动社区文化书院超越了精神家园的单一属性,成为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多元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