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杨文辰)近日,位于昌邑市龙池化工产业园的潍坊元源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废旧涤纶纤维醇解资源化利用项目生产车间顺利完成封顶,这个总投资1.2亿元的项目,从审批到开工仅用时4个月,创造了当地化工项目落地的最快纪录。元源项目4个月能够实现落地的背后,是龙池镇创新审批机制、精准服务民企的生动实践。
潍坊元源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与综合服务的新兴企业。2024年,企业瞄准周边纺织印染企业原材料充足的有利条件,计划启动涤纶醇解项目,但传统审批流程成了“拦路虎”。“市场窗口期不等人,按常规流程,项目投产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时机。”企业负责人坦言。
龙池镇服务企业专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园区企业的共性问题迅速调研破题之道。该镇创新推出“视频联审+容缺受理”机制,将原本串联审批改为并联推进。一方面,依托昌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搭建“多部门线上会审平台”,规划、应急、环保等部门通过实时视频同步审核材料,现场提出修改意见,将原本需多次现场踏勘的环节压缩为一次“云评审”。另一方面,梳理出可容缺的12类非核心材料清单,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即可先行审批,后续补交材料与施工同步推进。元源新项目成了这一创新机制的首个受益者。
在新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服务专班协调专家团队通过视频会议,3天内完成对厂区平面布局的优化。能评环节,企业在提交能耗测算报告后,同步开展设备采购招标。安评阶段,专家通过VR技术远程勘查现场,将评审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
经过专班推进,今年6月份,元源新项目顺利取得施工许可证,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开工。截至8月,储罐区、生产车间等主体设施已建设完成,预计10月进行设备安装,2026年3月全面投产。
“审批提速让我们抢回了市场先机,目前已与多家纺织印染企业达成供货意向。”企业负责人难掩喜悦。
今年以来,龙池镇累计为企业解决审批、融资等问题127个,其中通过“容缺受理”和“视频联审”机制,帮助元合久、迪蒙化工等23个项目平均缩短审批时间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