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调解通堵点 服务为民暖企心

——市应急管理局以“小切口”做好涉企纠纷化解“大文章”

(2025年09月1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张洁
  通讯员 刘刚 王宁波

  “应急有方见真情,危难时刻伸援手。”近日,一面饱含感激之情的锦旗寄至潍坊市应急管理局,背后是行政调解化解两年涉企积怨的温暖故事。4月,当事人柴某因特种作业证件纠纷与企业协商无果,向该局求助。恰逢《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落地,工作人员对比诉讼“耗时久、成本高”的弊端,详解行政调解“高效便捷、成本低”的优势,引导双方自愿选择该路径。随后,调解员通过多轮电话梳理核心诉求,又赴双方居住地面对面沟通,兼顾柴某解决纠纷的急切与企业对经营秩序的顾虑,以通俗语言释法析理、搭建共情桥梁。经各方不懈努力,5月,双方当场签订行政调解协议书,并在调解员的指导下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快速出具潍坊市首份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文书,为这起两年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市应急管理局长期深耕行政调解、构建完善工作体系的必然结果。近年来,该局始终将行政调解纳入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以法治为基、服务为要,探索完善治理方式,全力构建科学合理、运行顺畅、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行政调解体系,释放制度活力与效用,彰显服务型政府担当。
  在夯实工作基础上,该局多管齐下。建立学习长效机制,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学法考法等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深学《山东省行政调解办法》及工作要点,提升业务能力;搭建行政调解员信息库,筛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法律素养高的干部充实队伍,目前4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调解员已成为化解纠纷“主力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业务科室负责人分析潜在纠纷问题点,提前介入疏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从源头减少升级风险。
  践行便民服务理念时,该局始终以“方便当事人、促进矛盾实质化解”为首要目标。面对纠纷,调解员不局限于办公室沟通,主动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掌握纠纷全貌与争议焦点,用群众易懂的语言释法明理;为减少当事人奔波,还将调解现场“搬”到其身边,如化解柴某纠纷时两度远赴外地调解。调解协议签订后,并非“一调了之”,而是积极指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借司法力量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彻底消除后顾之忧。
  构建长效机制层面,该局坚持行政调解优先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民事纠纷,优先选择灵活、低成本、贴合群众需求的行政调解,前置矛盾化解重心、做细过程,降低当事人时间与精力成本;同时推动行政调解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延伸,将其理念融入安全生产检查、特种作业监管等日常执法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当场介入疏导,避免小矛盾演变为大纠纷。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为民情怀,秉持有解思维,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规范办理程序,让行政调解贯穿行政监管执法全过程,切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行政调解成为群众与企业信得过、靠得住的‘解忧通道’。”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