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吴祥林)近年来,昌乐县紧紧扭住民生服务这个“牛鼻子”,用体制铺路,以机制护航,通过“一户一码”积分制、发动群众齐抓共管、“四不两直”监督管理等措施,探索创立了一条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农村保洁路径,实现了全域城乡环卫“一把扫帚扫到底”。
机制体制转换,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该县按照一家企业运营、一个标准管理、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工作方向,创新探索环卫体制改革,变市场化多方外包为国企化集中运营。将城市、镇(村)、国省县道、连村道路、河道沟渠的日常保洁,以及原由公路部门负责的国省道保洁、交通部门负责的县道保洁,全部纳入国企公司独家经营、归口管理,变原来的外包公司多个项目部运营,转换为国有公司一个“司令部”统一调度,变由承包商以营利为目的,转换为国企以追求工作质量为前提。
建设管理并行,实现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双优化。建立层层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县一级,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查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为常态;部门一级,对环卫公司的保洁质量实行严格考核,同时每年联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持续推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提质达效;镇一级,采用划片包段、街巷长制、卫生户评比、设立“红黑榜“等办法,发动家家户户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田间地头的农业废弃物,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一种习惯。同时,推行多方位立体化作业模式,构建起大规模作业、全面机械化的环卫工作格局。
宣传发动跟进,实现齐抓共管和群众满意双成效。该县在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采取满意度调查、进村入户征求意见等方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全方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此外,丰富活动载体,采取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与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建,集中开展车窗抛物、夜市摊点整治等活动,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助力,增强群众自觉分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