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公益广告

千年书院焕新颜 县中振兴谱华章

——青州一中以综合改革铸就优质教育品牌

(2025年09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徐艺华 通讯员 董雪
  在青州古城文脉深处,承载着千年书院底蕴与百年名校荣光的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牢记“传承千年书院之精神,续写百年名校之辉煌”的使命,秉持“先人后事、严管厚爱”理念,创新实施“青州一中教育治理系统论”,在县域高中综合发展改革中交出亮眼答卷。
    “先人后事、严管厚爱”,筑牢品牌建设“软环境”
  青州一中在管理中始终坚守“先人后事、严管厚爱”理念,二者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先人后事”聚焦解决人的思想与态度问题,激发教职工工作动力与学生学习激情,为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奠定基础;“严管厚爱”则在机制建设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科学制度与评价体系,维护优良教学秩序,增强“一中人”的集体归属感与发展荣辱观。
  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开展“我为青州一中做贡献”大讨论等系列活动,明确新时代学校发展愿景,即建设“充满人文关怀、涌动青春活力、具有卓越品质,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尊敬”的优质品牌学校。达成“争做学生崇拜、同行认可、家长敬重、社会放心的‘大先生’”的共识,确立培养“敬道崇德、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卓越人才的目标。制定“传承、研究、创新、突破”的发展思路与“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障、落实是根本”的工作策略,科学规划年度发展主题——2023年学风教风优化提升年、2024年课堂改进优化提升年、2025年发展内涵优化提升年、2026年教育品质优化提升年,让每一位“一中人”奋斗有方向、拼搏有目标。
  机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学校推行扁平化分布式管理机制,整合资源成立“党建统领中心”“教学教研发展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实现“小后勤,大服务,大效益”。构建“五维度、三原则、一目标”评价体系,注重团队评价、增值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坚持学生立场,树立“一线教师看育人成效、工勤人员看服务品质”的发展导向。实施教职工“双向竞聘”机制,从“敬业状态、工作实绩、协作精神、底线管理”等维度考量,公开选聘,激发教职工发展动力。
  规范管理,营造优良生态。学校建立“校园24小时大督查行动机制”,实现校园24小时全方位动态管理。推行走动式一线工作法,发挥党员示范、干部带动作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八项”管理等系列制度,引导学生修身养性,兼顾学业与品德养成;出台“教学常规规范与优化落实”系列制度,将“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习惯养成来抓”,推动教师践行爱心育人、精心施教等职业准则。
  家校协同,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开设“松林会客厅”,家长线上预约后,学校、级部领导或班主任能与家长面对面深度交流;发放“七彩”家校联系卡,活用“教育惠民一码通”和校长信箱,实时掌握家长诉求;设立“校园开放日”,开设校长家长课程、“松林家长夜校”“校长直通车”,家校携手破解教育难题,最大限度凝聚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育人合力。
    聚焦教师发展,找准品牌建设“发力点”
  学校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激发教师潜能与教育热情,引领教师以父母之心关爱学生,以师表之实践行教育使命。
  科学激励,点燃工作热情。学校构建教育教学成果奖激励体系,充分挖掘校友、爱心企业家等资源,为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与团队发放奖金。开展“书院芳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年度“十大劳动模范”“十大师德标兵”等,落实“教学常规优胜奖”,发放“杨云春教育基金”“坦博尔优秀教学成果奖”,举行教职工光荣退休仪式等,凝聚起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教如命的强大动力。
  深耕课堂,搭建成长舞台。学校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教学相长”原则,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四段循环式学思课堂”,确保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实施“四线课堂改进促进法”,落实校级领导带头推门听课观课制、班主任蹲班听课制,举办党员示范课、备课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研讨课、青年教师公开课等活动,营造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创新“三阶四维”课堂落实专项做法,召开高效课堂建设推进会;扎实开展“三题能力大赛”、教师高考备考能力测试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精选题目、科学施教的能力,推动教师育人理念转化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强化教研,助推专业成长。学校按照“谁聘任、谁管理、谁考核”原则,压实年级责任,开展常态化教学常规展评,展评结果纳入月绩效考核与年度千分考核。制定《青州一中日常教学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教学常规落实月”活动,成立教学常规落实督查小组,优化教学常规管理。依据有形、有实、有品的“三有”原则,开展“每日一研”等四类教研活动;严格规范导学案研制与使用,提升导学案质量与使用效果;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等,强化“潜能生”个性化辅导,提高精准帮扶成效。
  系统培养,提供成长保障。学校推进“学术兴教、教研提质”行动,探索“内驱外促同向联动”的教师培养体系,启动面向新教师的“雏鹰培养计划”、面向中青年教师的“雄鹰腾飞计划”、面向老教师的“精英(鹰)领航计划”。设立松林书院论坛,邀请名家讲学、高层次专家到校指导,定期开展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智慧分享活动,助力班主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支持教师外出研修,组织骨干教师赴广西武鸣中学、湖南长郡中学、江苏启东中学、北师大附中、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衡水十三中等名校考察学习,加速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
    立足学生成长,夯实品牌建设“落脚点”
  青州一中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心上,将学生置于学校发展正中央,致力于让学生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地成长,“学生至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的根本遵循。
  实施“五好强优增效工程”。学校依托深厚书院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想好”;开展“激情跑操”“阳光大课间”等体育课程与研学活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传授锻炼方法,助力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实现“身体好”;优化午晚休管理机制,评定星级宿舍,改善住宿条件,营造温馨休息环境,保障学生充足睡眠,实现“休息好”;自主经营餐厅,推行“明厨亮灶”,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实现“饮食好”;坚持绿色质量发展观,优化全员导师育人制,探索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拥有浓厚学习兴趣、持久发展动力与优异学业成绩,还具备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与高雅志趣爱好,实现“发展好”。
  推进德育“四化”提升行动。学校创新德育策略,完善全环境立德树人机制,确保德育管理科学化;围绕“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培育、家国情怀涵养、法治教育”等重点,以学期为单位系统规划每月、每周德育主题,确保德育主题系列化;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创新德育载体,开展感恩励志报告会、远足行动、“十八而至,使命在肩”成人礼、松林辩论赛、“海岱·学子行”研学实践、“寸心系松林,校歌漾青春”合唱比赛、“植此青绿,情满松林”校园植物命名与认领行动、“秋韵燃动,艺彩飞扬”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优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确保德育形式多样化;完善学生成长激励机制,规范“最美学生”评选表彰,确保德育效果最优化。
  如今,青州一中教育教学成果丰硕。1名教师课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1名教师实验课入选“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精品课名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阅读与写作学校、山东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特色高中、潍坊市书香校园、潍坊市强基计划基地等称号;《人民教育》以《铸造县中优质品牌:在改革创新中“突围”》为题,向全国推广“县中振兴”青州一中典型办学经验;中央级期刊《中华英才》以“奋进中的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及校长陈良瑞”为题,向全国推广学校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