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廷波
国防动员资源既是战时保家卫国的“战备基石”,也是平时服务群众的“民生载体”。近年来,潍坊市国动办积极探索“平战结合”新路径,通过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功能拓展等创新举措,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防护效能的同时,有效释放人防工程资源,将沉睡的地下空间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活资源”,打造出国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智慧人防建设范本,让群众在国防动员建设中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
资源整合的核心,是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让分散资源形成服务合力。我市摒弃“重建设轻利用”的传统思维,将人防工程、应急物资、技术人才等国动核心资源纳入城市治理体系统筹规划。在工程资源利用上,通过功能转型与升级改造,让“地下空间”成为“民生空间”——风筝广场人防物资库变身国防宣教馆,年接待市民超10万人次;东苑公园人防工程设施转型为全民健身中心,周边5万居民直接受益。这种“一场多用、平战转换”的模式,可以让沉睡的战备资源真正活起来。
精准服务群众,需要科技赋能资源高效运转。潍坊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搭建“人防工程数字平台”,嵌入800余项建设标准智能核验功能,开发在线申报、进度追踪等12项服务,实现问题整改线上闭环管理,推动企业项目平均工期缩短20多天。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研发智慧人防小程序,将实现人防工程位置查询、应急路线导航、政策“点查”等功能全覆盖,让市民“扫码即享”国动服务。创新“三进三送”模式,通过“线上直播+工地实训”开展技术指导,靶向解决施工难题,用专业资源为企业减负增效。
资源整合的落脚点,是构建“战备 民生治理”融合生态。聚焦“停车难”等民生痛点,完成规划审批建设人防工程停车场700余处,提供停车位12万余个;东风东街等3条地下过街通道,日均通行量达6万余人次,成为保障出行安全的“民生通道”。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国动资源为民服务”的本质,也让国防观念在服务中深入人心。
从战时防空的“安全盾牌”到平时服务的“民生窗口”,潍坊国动资源整合利用的每一步都紧扣群众需求,将更多战备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书写国防动员服务群众的潍坊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