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李校丽
匠心治城,不弃微末。安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目标,以“小切口”“微治理”撬动“大民生”,全力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质感,打造市民身边的“诗和远方”。
小“口袋”装满群众“大幸福”
推窗见景,转角遇美。在安丘,有一种幸福叫“公园就在家门口”。
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小而美、功能全、接地气。
安丘市结合新建绿地及老旧绿地改造深耕边角地废弃地资源利用,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唤醒了更多城市的“沉睡空间”。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设完成“口袋公园”92个,完成建设总面积约83.41万平方米,昔日脏乱的空地变成了市民每天健身娱乐休闲的“打卡”地。
繁花绿树、蜿蜒石径,曲径通幽,休闲座椅、健身器械,附近居民或散步、或运动、或聊天……“口袋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装满了这座城市人们的“微幸福”。
2023年4月,安丘市被省住建厅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单位,到目前沿汶河和青龙湖共有9处绿地开放共享。
开放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市民在绿地共享开放区域可自由搭帐篷,举办“公园婚礼”“草坪婚礼”“婚纱拍摄”、野外露营等,让“近郊宿营”“微旅行”等成为日常。实现城市与自然“零距离”诗意栖居,让绿色福利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微改造”托起市民“大平安”
“终于不用担心下雨积水会漫进店里了。”随着人民路积水点改造工程的完工,附近店主刘先生开心地说。
针对城区很多低洼地段原有地下管道口径较小且雨污共用容易积水的实际,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同时,加大积水点改造力度,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人民路东关小学门口路段地势低洼且附近没有排水出路,强降雨时容易造成污水外溢、积水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与车辆通行安全。
去年,该局结合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分别对此处和向阳路、人民医院南院西路、永安路、彩虹街、南苑路等20处易积水路段进行了改造。通过清淤疏浚恢复管网功能,增加管网管径加大雨水输送能力,增加泄水篦子扩大道路雨水收集能力,从而使这个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顽疾彻底解决,畅通了城市“微循环”。
为预防“马路陷阱”伤害事故发生,市政中心从2023年开始,对管道井盖下面安装15000个防坠网,兜起了一张牢固的安全防线。
“小切口”撬动基层“大民生”
周三上午,城管队员沈建国来到十二户社区城管服务岗坐班,与社区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及时收集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对处置反馈做好登记。
为提升基层环境治理水平,安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探索完善“城管+”便民服务机制,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活动,在该市32个城市社区设置“城管服务岗”,固定每周三为“社区城管服务日”,落实解决市民身边的急难盼愁问题,打通城市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市容管理、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市政管理等17个领域上百个事项,管理范围大且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有效解决城市治理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安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热线办和运管服平台,优化热线承办人员队伍,完善热线办理机制,秉承快速反应、宽严相济、服务前置、调处并重等原则,高效快捷处理好各类群众诉求。
“所有工单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办理过程满意率98%,解决率91.3%……”这些数字背后,是全体城管执法工作人员的坚守努力和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