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世界餐桌”

——看潍坊如何重塑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④

(2025年10月1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石莹
  不久前,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签订协议:三年内合作建设100公顷现代化温室,首期25公顷于今年内启动。正当利森特的第一批智能温室准备启程前往白俄罗斯时,安丘的一批大蒜也凭借一张中日互认的检测报告畅通无阻地驶向日本港口,这是首宗凭借中日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直接通关的产品。
  一个个生机勃发的发展故事、一组组振奋人心的翔实数据,共同勾勒出潍坊农业开放发展从技术输出到规则对接的全面图景,展现了中国现代农业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绿意遍撒五大洲,今年前9个月,潍坊农产品出口额达126.4亿元。从推动农业各要素“走出去”谋合作,到主动逐鹿国际舞台,在潍坊,农业“走出去”的实践正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维度。
   技术出海
  智能温室打造全球“菜篮子”

  潍坊农业出海最早和最具象的体现是设施的全球化。以寿光为代表,这里的温室技术已从“集成创新”发展到“标准输出”。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由利森特承建的智能温室园区,成为当地应对干旱气候、保障蔬菜供应的样板。
  利森特有一座特殊的“世界气候实验室”:低温箱模拟的是西伯利亚寒潮,风洞还原中东沙暴,喷雾系统营造东南亚湿热……二十多种温室技术模型正在这里接受极端环境测试。
  在这些千锤百炼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森特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推出从选址、建棚、种植到培训、销售的全链条服务,“硬基建+软服务”的模式让中国农业立于全球发展潮头:利森特为沙特温室加装水冷系统,为几内亚大棚配置高效遮阳系统,在新西兰项目接入物联网无土栽培;沙特新未来城90%的有机蔬菜出自利森特温室,阿尔巴尼亚草莓因保温技术提前两个月上市,越南火龙果采用避雨棚后裂果率下降70%……
  在潍坊,不断创新的不仅是农业技术,还有发展思维。
  在迪拜世博会上,源自寿光市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技术吸引了中东多国客商的目光。
  不需要“老把式”的技术和经验,甚至也不需要多大的土地,在潍坊,种菜打破了地域、节气等诸多制约条件。走进位于寿光市纪台镇的寿光市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座座集装箱被改造成了生机盎然的“植物工厂”。
  “这个集装箱是40尺的,可种植叶菜5000株,相当于两亩地的产量,28天就能收割一茬,水和营养液实现了循环利用。”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守城介绍,这些“植物工厂”打破了季节更迭对于作物生长的制约,还能实现作物连续生产,有效解决了航空航天、边防、沙漠等特殊自然环境下的新鲜蔬菜供应问题,已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荷兰、阿联酋等多个国家。
  时至今日,潍坊农业企业不再仅仅销售薄膜和钢架,而是提供集成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抗风抗震设计等于一体的“全天候”整体解决方案。一座座“潍坊制造”的温室就是一个个中国农业技术、设备和管理的移动展台,走出去的,不仅是先进的温室硬件,更是一整套涵盖种植技术、管理运营、市场销售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规则破冰
  标准互认打通贸易“快车道”

  相较于有形的温室,无形的标准与规则对接是更深层次的开放。中日食品农产品检测互认机制的落地,标志着潍坊在农业国际贸易制度性开放上取得了关键突破。
  安丘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农产品集散地,生姜、圆葱、长葱等品类的实际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蔬菜出口量长期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9月10日,一批贴有中日互认检测标识的大蒜产品从山东匠造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安丘厂区装车发出,标志着中日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正式落地运行。
  中日检测机构互相签发了首份互认检测报告——该报告针对安丘出口至日本的大蒜完成检验。新日本检定协会(SK)理事田形肇介绍,该报告针对出口大蒜实施250项农药残留检测,涵盖四种检测方法,全文共14页,证书左下方印有合作双方标识,未来所有经认证的报告均将带有该标识。
  “我们严格执行‘从基地到顾客’的全流程6S管控体系,全力以赴保障订单准时、高质量交付。”匠造业务部经理姜鲁平介绍,检测结果互认极大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凭借该报告,出口农产品抵达日本后无需重复检测,可实现快速通关,显著节省企业时间与成本。
  检测结果互认这一突破的意义在于,潍坊正在尝试解决长期制约农产品出口的“软壁垒”问题。过去,即便产品品质优良,也常因进口国复杂的检测标准和漫长的通关程序而面临不确定性。如今,通过与新日本检定协会(SK)等国际权威检测机构达成互认,实现了“一次检测、全球通认”,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贸易风险和成本。
  不仅是检测互认,潍坊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实施农产品通关便利化改革,优化出台45条海关监管措施,创新出口蔬菜TIR通关模式,运输时间压缩50%、运输成本降低38%,促成清香型白酒、鲜食葡萄等16类农食产品实现首次出口。
  以一域之进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探路,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技术,再到参与制定规则,潍坊农业的开放层次正在不断深化。
   全链赋能:
  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潍坊方案”

  潍坊农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提供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套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解决方案”。立足深厚的产业根基,潍坊聚集了从种子研发、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到物流会展的完整产业链条,这种强大的产业生态,使得潍坊能够像提供“工业流水线”一样,为世界提供高度集成化和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一个海外农业项目从选址规划到最终产品上市,都能在潍坊找到对应的服务支撑。
  正如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中拉农业部长论坛上有嘉宾评价:“潍坊不仅输出了农业设施,更传播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理念”。
  在坚持开放中塑造特色农业新优势,潍坊农业经贸合作深度交融,初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
  在山东鲁丰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加工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肉鸡、蔬菜等农产品在这里通过加工、制熟、冷冻、包装等工序后,最终将端上“世界餐桌”。
  安丘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深耕全球市场,黑蒜、竹笋、板栗等六大系列、35种产品畅销日韩等国家,普通的独头蒜经过90天的发酵、精选和包装等多道工序后走出国门,售价由每公斤20元提高到200元。
  全链赋能,构筑农业开放新场域。潍坊借助中拉农业部长论坛共识成果,重点开拓以巴西为龙头的拉美市场,并先后助力潍柴雷沃、悍沃、鲁中拖拉机等农机企业,华盛农业、广通蚕种等种业企业,润丰化工等农药企业逐步实现全球布局;实现以诸城外贸、山东鲁丰、新和盛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巩固日韩、东盟、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对中东、拉丁美洲、非洲等出口达14亿元,同比增长47%,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明显。
  数字是发展最有力的诠释:目前,潍坊农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六分之一,柠檬酸、大葱、生姜、农机、禽肉等产品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诸城玉米深加工产品和禽肉、安丘保鲜蔬菜和调味料、寿光宠物食品和保鲜蔬菜、昌乐鸭肉产品、高密鸡肉产品、青州水果罐头等特色出口优势产品。
  农业出海,万里碧涛。潍坊以高质量开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着一条因地制宜、顺应趋势、彰显特色的农产品“出海”之路,让潍坊农业走得更远、站得更稳、叫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