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鲁萍
爱心档案
为百万司乘
营造温馨港湾
“有需要热水或者检修车辆的旅客,可随时来我们服务站,这里有应急工具。”“旅客您好。这是我们为过路的旅客准备的节日礼物,祝您旅途顺利!”“若打算在潍坊逛逛,这里有热门景区和特色美食推荐,有疑问随时可以来服务站咨询我们……”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山高·行”——潍美坊华服务站的各个站点,山东高速潍坊发展有限公司“畅行齐鲁 悦游潍坊”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们忙碌不停,为过往司乘送上暖心服务。
“畅行齐鲁 悦游潍坊”志愿服务项目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组建起“心动力”志愿服务队,汇聚注册志愿者1094人,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621次,总服务时长超29728.1小时,惠及司乘近百万人次。随着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专业化服务阵地的打造提上日程。2023年7月,山东高速潍坊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地理优势打造的“山高·行”——潍美坊华服务站正式投用,将旅游咨询、车辆应急、文创展示等功能融为一体。在全市各大型活动期间,周边收费站志愿者全员值守保障道路畅通,创新探索的“高速+旅游”模式,通过与景区票务合作实现互惠共赢,让便民举措真正落地见效。
暖心故事
故事一
热汤面暖人心
8月24日,在辛兴南收费站,因突发路况导致交通滞留的一家四口面露难色。值守的志愿者发现后,立即热情招呼他们进站休息。志愿者一边为他们盛热汤面,一边说:“这么晚了,赶紧吃点热乎的。”简单的问候,真诚的关怀,让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服务站瞬间变成了旅途中的“家”。
“本来还担心要饿着肚子等,没想到能在高速路上吃上热乎饭。”饭菜的热气氤氲在空气中,也温暖了每一位受助司乘的心。这正是志愿服务最生动的写照——于方寸岗亭间,传递质朴关怀;在烟火升腾处,守护温情流转。
故事二
夜救受伤司机
9月17日,夜色中的青州南收费站广场格外静谧,一位货车司机在下车查看货物固定情况时,不慎撞伤额头,瞬间渗出血迹。正在值守的志愿者见状,立即快步上前查看伤情,随后引导他来到服务站,迅速取出医药箱,用碘伏仔细消毒伤口,用棉签清理血渍,动作娴熟又轻柔。“小姑娘手脚真麻利,这下安心多了。”处理完伤口后,司机师傅握着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
看似简单的医护处理,却在关键时刻传递出专业与关怀——志愿服务从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每一个需要被看见、每一个诉求被回应的细微之处。正是这份将心比心的体贴,让服务有了温度。
城市温度
让志愿精神在高速路上流动
◎王鲁萍
山东高速潍坊发展有限公司“畅行齐鲁 悦游潍坊”志愿服务项目,以高速路为纽带,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司乘出行的每一个细节,既破解了“出行难、服务散”的痛点,又为“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注入交通领域的独特力量。
这份力量,体现在“服务前置”的巧思里。从潍美坊华服务站的云值守监控、文旅展示,到司乘之家的热水、充电、简易厨房,项目将“被动响应”变成“主动服务”,打通便民的“最后一公里”。对司乘而言,这些服务不是“额外福利”,而是“刚需保障”——滞留时的一碗热面、受伤时的一次急救、迷路时的一份指引,都让旅途从“奔波”变成“安心”,让城市温度通过志愿者的坚守传递给路过的每一个人。
这份力量,更体现在“双向赋能”的价值里。项目探索的“高速+旅游”模式,不仅让志愿者成为潍坊文旅的“宣传员”,更通过“引车上路”“通行凭证换门票”等举措,将志愿服务与地方文旅发展绑定。当司乘沿着高速走进潍坊的景区,感受到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一座城市用志愿精神搭建的“桥梁”——连接着交通与文旅,也连接着服务与民心的“桥梁”。
让温暖沿着高速流动,让志愿精神在这座城市扎根生长。1094名志愿者、29728.1小时服务时长、近百万服务人次,在潍坊这座“志愿之城”,高速路不只是顺畅的通行道,更是被志愿精神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