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托起“夕阳红”

——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开展无障碍暨适老化改造走笔

(2025年10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造后,老人家中电路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老化线路逐一焕新、室内地面精细整平,从源头消除用电与磕碰隐患;崭新轮椅推到门前、轻便助行器送到手边,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再无顾虑;床边加装防滑扶手、马桶旁配齐安全支架,每一处细节都为居家生活筑牢“防护屏障”……日前,随着最后一户特殊家庭改造工程的完工,滨海区大家洼街道“暖心安居”无障碍暨适老化改造公益活动画上完美句点。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大家洼街道始终将关爱帮扶特殊群体落在实处,秉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核心思路,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清单。从需求调研到方案制定,从资源统筹到落地执行,街道始终以“让老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为目标,将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贴近群众需求、符合实际情况的“民心工程”,用精准服务为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
  “这些改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现在家里线路不跳闸了,出门还有手推车,生活比以前方便太多了。”家住周疃三村的79岁老人袁岐玉,提起家里的变化满脸笑容。
  改造前,老人家中线路老化问题突出,每次出门买菜都要拄着拐杖缓慢挪动。街道工作人员在前期摸排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为老人更换全屋线路与开关,还结合老人的出行需求,配备了一台轻便的代步手推车。如今,袁岐玉每天推着小车赶集、散步,脸上的笑容也比从前多了不少。
  “适老化改造绝不能‘一刀切’,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都不一样,需求自然也千差万别。”大家洼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人王焕娟向记者介绍,为让改造真正贴合群众需求,街道创新推出“居民点单、街道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为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与困难残疾人家庭,将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服务免费送到家门口。
  针对有如厕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工作人员上门安装便携式马桶、铺设防褥疮床垫,最大限度解决卧床老人的日常护理难题;对于出行不便的残疾人,精准配送四脚手杖、折叠轮椅,还贴心配备能装杂物的代步手推车;面对视障群众,不仅递上定制盲杖,志愿者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技巧,帮他们重建出行信心。
  “改造的都是细微处,但对我们来说,每一件却都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采访中,不少受助群众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这场公益行动的民生温度。
  更让人暖心的是,在每一处改造现场,总能看到来自滨海区志愿者协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有的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赶来协助施工,有的自掏腰包购置短缺零件,还有的蹲在老人身边,一边帮忙递工具,一边拉着家常,为这场民生行动注入了更多温情与力量。
  此次大家洼街道的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工程,以“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呼应群众需求,以“雪中送炭”的务实举措解决实际难题。不仅切实缓解了特殊家庭的生活困境,更探索出“政府牵头统筹、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全程参与”的民生服务新路径,为辖区持续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将继续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进一步链接社会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把更多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真正让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成为温暖群众的‘幸福工程’。”王焕娟的话语中,满是对民生福祉的坚守与承诺,也描绘出大家洼街道未来民生工作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