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出信任 “联”出感情

——滨海区开展“三包三联”活动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2022年11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党员干部走进网格、走进乡村,助力人居环境再提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10月25日,滨海区大家洼街道郝呈村的村民袁美香迎来了91岁生日,除了收到儿女的生日礼物和祝福外,还收到了村委会工作人员送来的生日蛋糕,家里充满了欢歌笑语。
  这样暖心的一幕引来了群众的纷纷点赞。自滨海区开展“三包三联”活动以来,滨海区财政金融局联合区内企业先达化工有限公司,免费为郝呈村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日蛋糕,使党群服务深入村民心中。
  为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滨海区创新思路举措,结合区内企业多、产业优等优势,按照“自愿结对、优势互补,依法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将5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与50个村居结成对子,抱团发展,打造了党建统领的人才、文化、生态、产业等要素融合发展“综合体”。“三包三联”不仅为乡村增添了活力,更为乡村增添了发展动力。
  日前,在滨海区海洋渔业和水利局包靠的大家洼街道周疃二村,山东龙威实业有限公司送来50万元现金,帮助村里解决电线改造、湾塘建设、环境提升所需的资金难题。
  “村里的设施已经老旧了,因为缺少资金,维护一直没有跟上,这50万元的捐助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一定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村庄发展得更好。”周疃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义华充满感激地说。
  “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以部门单位包村联社区、党员干部包网格联群众、企业包村联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包三联’活动。”滨海区党群工作部组织科科长薛飞告诉记者,如今,在50家民营企业与村里“牵手”的基础上,全区42个部门单位、国有企业也加入到帮扶队伍,实现全覆盖包靠50个村,2580名党员干部走进网格、走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困、解民忧,帮助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320余项,全面提高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深秋时节,行走在大家洼街道郭李央村,天空湛蓝,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洁白的云朵下,整洁的道路串起田园与农房,秋日丰收的喜悦挂在村民的脸上,一幅美丽多彩的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在滨海区各相关部门、企业的帮助下,我们郭李央村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的心里也敞亮了,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乡村。”郭李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怀明说,大家洼街道统筹打造了红色旅游和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了周疃景海果蔬种植、郭李央村旅游建设等项目百花齐放、成片发展。同时,随着盐碱地葡萄、南陈桃、“滨海红”苹果、榆园大虾等农业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共同致富。
  “三包三联”活动的开展,彻底激活了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协同发展的一池春水。值得一提的是,滨海区在制定“一村一策”、推动“一村一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组织街道将每个村居的发展方案纳入街道乡村发展规划的“大盘子”,实现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有机结合,避免村居各自为战,推动村居产业多元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迈过20万元大关,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了‘滨海方案’,贡献了‘滨海智慧’。”薛飞告诉记者,“三包三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升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工作成效,激发了企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同时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催生了新动力,让各项乡村振兴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出现了共同繁荣、融合发展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