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青年路小学:传承非遗文化 赋能特色育人

(2022年11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通讯员 韩子进 李菲)近年来,潍城区青年路小学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掐丝珐琅”为契入点进行“335非遗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让非遗文化与青少年文化教育有效衔接,实现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
  实施“三大举措”,开展“非遗文化育人”系列课题研究。学校不断汲取当代教学理论的精髓,形成系列课例与课程,促使工作室成员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专项培训,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开展立项课题研究,促使工作室成员成为既有教学实践研究,又有理论层次的教育者。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专业提升培训等,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科研、创新意识等专业素质等方面显著提高,不断向名师化发展。
  落实“三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建立常态化交流与互动机制,通过专家进校园、校园开放日、网络宣传等方式,构建非遗传承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校园移动学习平台和资源平台,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普及式传承。学校在设计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等场所纷纷采用“掐丝珐琅”元素,形成文化式传承。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景泰蓝掐丝珐琅彩画师资培训、主题论坛等活动,聚合各方资源,师生同参与,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形成参与式传承。
  融合“五项探索”,促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学校将非遗文化融入传统文化课程体验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课程标准,分年级打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非遗景泰蓝掐丝珐琅文化融合课程。将非遗项目引入美术课程,突显传统艺术的价值,让学生重新认识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艺术内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将非遗文化融入红色文化品牌,让孩子们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此外,学校还让非遗特色课程走入学生社团,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现场学习和制作,通过举办主题活动、艺术交流、成果展演、才艺展示等方式,将学生的非遗探索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参观、访问、调查等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创作景泰蓝掐丝珐琅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