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领路人”

——记潍坊市人大代表、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立功

(2022年11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邵光耀
  从培育国家级雨生红球藻开发项目,到带领完成省级废水梯度循环利用排放,从创新离岸型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到研发浅海立体综合养殖技术……潍坊市人大代表、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立功的身影无处不在,他锚定海洋经济争一流,精耕细作发展水产养殖,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也闯出了一片属于他的广阔天地。
  履行责任  带领村民致富
  生在昌邑,长在昌邑,卢立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以来,他扎根本土发展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走上致富增收道路。
  他发起成立了潍坊市首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00余家传统养殖户加盟,实现了技术、种苗、饵料、基建、销售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指导服务,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增加了300%。他还让利100余万元帮助15户养殖困难户开展工厂化养殖,户均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合作社社员吕宝泉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在卢总的帮助下,我搞水产养殖好几年了,现在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是卢总带领我们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付出就有回报,卢立功因在水产养殖、增殖放流、沿海开发等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多次被各级政府表彰,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企业先后被评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示范站、实验基地等。“把一件事做好,做到精,这就是尊崇实干精神。”卢立功说,“现在我有了潍坊市人大代表的新身份,我将坚守匠心,主动求变,着力在种苗改良、饵料配制、技术指导、产品经营等方面转型升级,助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改革创新中彰显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
  以企招商  实现互利共赢
  在昌邑市下营镇北部靠海区域,一排排工厂化养殖大棚格外引人瞩目。这里就是卢立功领衔的高品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现场,承担着白对虾育苗的重任。
  广东海大集团在水产养殖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了解到海大集团的优势后,卢立功主动出击,与该企业深度合作,将海大集团的技术优势、产能优势与昌邑当地自然资源、市场因素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引进海大集团、创新养殖模式、促进海水养殖业提质升级的新构想。
  通过以企招商的方式,卢立功成功引进海大集团在昌邑下营开展海水养殖业务,实现投资3亿多元,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推进南美白对虾育繁推一体化,带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同时,针对海水养殖的苗种供应这一突出短板问题,卢立功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在下营镇创设的邦普种业科技公司,与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力、分工协作,落实南美白对虾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南美白对虾从种虾培育、扩繁、成品虾养殖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形成了自己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养殖  实现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尤其是海水养殖产业,不仅废水产量大,产生的废水中还可能包括来源于粪便和饲料的颗粒态固体废物、溶解态代谢废物等,一旦流入附近农田湿地,就会对邻近水域的土壤和水质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尾水处理十分关键。
  为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卢立功不断探索创新节能降耗养殖模式,安装了尾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运行后,不仅能实现尾水零排放,而且与露天养殖模式相比,所产的对虾富含海洋矿物质,虾肉更紧实美味,品质也更高。
  “我们的虾池是独立分开的,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养殖的流水设施,每个虾池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水系统,可随时根据需要将池内的水输送到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水输回养殖池内。”卢立功说,通过尾水循环,他们做到了降低成本和环保两不误。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提升,这是卢立功对自己的要求。正是有了像卢立功这样的“开拓者”,不断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模式,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才让昌邑水产“小种苗”育出了创新发展“大产业”。
  “明年春天我们将在这里开工新建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养殖车间,投产后,可年产南美白对虾400万斤,提供1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采访中,卢立功指着眼前的一片空地,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