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文娟
通讯员 杨琦 李保华
近年来,市审计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探索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推进投资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盯住“关键点”
加强对重大公共工程审计监督
“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对某医院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4项建议,促进建设单位完善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运营。”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天玉说道。
近年来,市审计局紧扣城市发展、交通水利建设等领域,加强对公共服务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项目的立项审批、工程招投标、建设管理、资金绩效等关键环节,确保重大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不出重大问题,提高投资绩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宝通街快速路是潍坊市区首条城市高架快速路,该项目建设投资约28亿元,是潍坊市贯穿东西的重大基础设施。市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时效性,对该项目开展全程跟踪审计,坚持即审即改、边审边改,保障了该项目顺利建设,提前4个月通车,受到市政府表扬。近两年来,市审计局开展竣工决算审计项目5个,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4个,查出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投资绩效等问题110余个,节约财政资金2.3亿多元。
延展“行业线”
强化投资行业发展绩效审计
聚焦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措施情况,市审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找准投资政策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展投资专项绩效审计,促进政策落实。
市审计局连续十年开展“水”生态专项审计调查,先后实施了排水防涝、供水节水、城区污水处理、地下管线、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海绵城市等7次专项审计调查,共计查出问题158项,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56项,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2次,获得省级优秀审计项目1个,省审计厅通报表彰项目2个。在开展的市本级公共投资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市审计局发现了管理机制不完善、串通投标等50余个问题,有效打击投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招标投标行业秩序,优化了营商环境,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次。
拓宽“监督面”
推动防范化解重大投资风险
利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市审计局对全市财政投资、国企投资、PPP等项目资源,建立市公共工程投资建设项目库,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内部审计等力量,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健全制度、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市审计局选择对37项市级公共工程进行投资管理情况审计,重点揭示了项目建设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质量、基本建设程序、项目招投标、建设资金管理等19项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督促有关单位边审边改,审计期间追回或避免损失浪费资金870多万元,健全完善相关制度6项。“潍坊市眉村水厂扩容工程,虽然不是财政投资,但关系到市城区70%人口供水保障,是事关人民利益的重大民生项目”,市政府性投资审计中心副主任刘国忠认为,市审计局将该项目列入审计计划,并开展跟踪审计,是新修订审计法实施以来,该局首次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该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部分施工质量不达标、绩效不高等问题,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效能,促进了工程顺利建设,助推了城区供水能力与水质的双提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