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2023年03月0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昊林

  家训,是家族个体安身立命,修德齐家的精神密码。家风,是家族谱系世代延续,祀典不废的文化基因。
  翻开中华文明厚重的书页,不管是宫廷大宅、王谢堂前,还是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风。家风家训既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反映着家族传统的个体性格和价值规范,又和合相生、美美共融,传承着传统文化的整体意识和普遍认同。现在我来说说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重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在《诫子书》这样告诫他的后人。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把我揽在怀里,在面前摆放上生动有趣的童书,念给我听。这也引起了我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上学以后,我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得如痴如醉,成了精神大餐的“干饭人”。初中后,课业负担逐渐加重,但我仍然坚持每天睡前至少阅读40分钟。学习让我的青春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崇德。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德放在最高位置。什么是德,我爷爷说,就是“走正道做正事当正人”。记得我上小学3年级时,在学校操场上捡到了期盼已久的大黄蜂电子手表,并带回了家。后来爷爷撞见这块手表。“妈妈给你买的新手表?”爷爷问道。“不是,是我捡的。”我一脸自豪。“你不知道要交给老师吗?”“反正没人看见。”一问一答间爷爷的脸严肃了起来,“拾金不昧是我们这个家庭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也要坚持道德底线。”听了爷爷的话,我反思了一夜,第二天就把手表交给了老师,受到老师表扬,我觉得眼前的世界像加了滤镜一样更加明亮了。
  尚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代先贤把勤俭作为国家繁荣和家庭兴盛的重要因素。我的家也始终秉持着节俭的风气,我妈妈在生活中总是精打细算。当我们“下馆子”时,妈妈总是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她告诉我:“吃饭是为了肚子不是为了面子。”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
  为侠。我们家风中的“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家国的责任,对人民的热爱,对正义的坚守,对勇气的执着。《朱子家训》有云,“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去年,面对疫情,我爸爸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战斗中,每天早上5点多钟到社区值守,晚上10点多才回家。爸爸告诉我“家庭和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现在病毒来袭,我们要像大侠郭靖、令狐冲一样,用忠肝义胆和一身武艺保家卫国,去恶除疾”。每个男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侠客梦,仗青锋三尺,江湖纵横,我的侠客梦就是像老爸一样,建设国家,报效人民。
  家风家训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晶莹剔透,装点着过往的璀璨;好似文化苍穹中的点点繁星,金光玉映,指引着未来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