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每年为国内外100多家种苗公司试验种植10000余个番茄新品种;经常与国内外众多育种专家面对面交流;试种成功后推广的番茄新品种不但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而且出口海外……凭借如此作为,寿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站上了产业“风口”。
“我有7个大棚,全部是种苗公司的试验棚,一行西红柿就是一个新品种,每年与十多家公司合作,给他们试种近千个品种。”5月19日上午,记者跟随野虎村菜农靳钢钳走进了他的大棚,只见每行西红柿前面都有一个说明牌,标注着品种名称、种植优势等。西红柿的颜色不一,形状各异,吃起来味道更不一样。
据靳钢钳介绍,种苗企业以每棵20元的价格雇他试种,西红柿成熟前后,种苗企业会带着专家和下游客户前来参观比对,展示结束后,大棚里的西红柿由靳钢钳自行销售,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早年种西红柿时,靳钢钳是给自己打工,收入不稳定,自从承担起给种苗企业种植和展览、展示的任务后,收入不但稳定了,而且提高了。“1个大棚增收1万多元,7个大棚就是7万多元。”靳钢钳介绍说。
山东爱维农种业有限公司是靳钢钳的合作商。在该公司项目经理关新红看来,他们选择在野虎村开展合作,看中的是村庄的多重优势。“野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有号召力、凝聚力,社员种植技术水平高,做人做事讲诚信,大棚硬件也不错。每年我们都在这里试验新品种,不少品种推向市场后反响不错,既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又出口海外,与我们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育种专家,也经常到村里指导。”关新红说。
靳钢钳还担任野虎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古城街道是“中国西红柿之乡”,前些年为打造品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社员到外地各大种苗公司考察,优中选优,反复试种。选好品种后,合作社组织种植能手成立蔬菜品牌建设学习班,邀请专家授课,并对大棚进行改造提升,每户拿出一个大棚作为试验棚,同时约定用生物质豆粕作为肥料,不用化肥和农药,严格标准化管理,充分保证西红柿的口感。为打通销路,合作社多次到大中城市开展“农超对接”,让社员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野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树铭对那段经历记忆深刻:“起初合作社发展到50多人,有段时间销路不畅,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也不行,社员纷纷退出,一度只剩下7人。但我们的党员带头坚持,不但打开了市场,让合作社的‘迷沙’西红柿优质优价,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种苗企业前来合作。目前村里的400个大棚,有100多个是做试验棚用的。”
经过多年努力,野虎村从一个盛产西红柿的村庄,变成种植示范村和种苗企业以及国内外专家青睐的新成果转化试验田、首发地。依托这些有利条件,寿光市前不久在野虎村举办了“番茄品种展示与口感”番茄品鉴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数十家企业、合作社参加,评出了最佳果形奖、最佳爆汁奖等多个奖项。借助这样的平台,野虎村再次成为焦点,进一步巩固了在业内的竞争力、影响力。
“在寿光市‘双招双引’政策的吸引下,种苗企业与我们深度合作,今年在村里建设番茄种子、种苗研发基地和展示中心以及洽谈合作中心,有了好品种,群众和村集体就能持续增收。”张树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