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大陆梨枣转型记

(2023年05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枣农为梨枣树疏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文/图

  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梨枣产业起步较早,多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广大梨枣种植户学技术跑市场,从双脚泥巴到一身技术,从自己种到带着乡亲一起种,昔日的茫茫盐碱地,如今已变得田野葱茏、梨枣压枝。然而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是摆在大陆村人面前一道绕不开的课题。5月17日,记者在大陆村采访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种养模式正在使传统的梨枣种植业再度迎来新跃升。
  大田枣树披塑衣
  在大陆村枣田里,一排排一行行的梨枣树整齐划一,历经一个春天的萌发,更显郁郁生机。在大陆村南的一片枣田里,记者看到,原先一行行的梨枣树,被整齐分割成片后覆上了一层塑衣,建起了塑料大棚。有的已覆膜完毕,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村党支部书记陆运泽告诉记者,原先大田种植的梨枣树今年开始尝试大棚种植。
  原来多年的露天种植,让不少枣农吃尽了苦头。“梨枣成熟时最怕风、雨、雹等恶劣天气,2009年曾经一场干热风就让梨枣产量损失近70%,这两年的连续秋涝又让梨枣大大减产。”时常出现的坏天气让不少枣农怕在了心里。
  如何有效克服天气影响?村里组织到山东省沾化县、陕西省临猗县等梨枣种植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取经后,决定在大田种植基础上建塑料大棚。
  说干就干,今年初,从村南的一片大田开始,陆续建起了几座塑料大棚。
  “原先的梨枣到10月成熟后就得摘下来放进冷库中暂存。建起大棚后,梨枣成熟后可以不用急着摘了,即使遇到霜冻等天气,依然可以保证梨枣不被冻坏。”陆运泽告诉记者,今年先期计划建设20个大棚,在试验效果后准备明年大面积推广。
  大棚梨枣不但有效解决了受天气影响的问题,其上市时间也比平常早了一些,原先露天种植的梨枣一般在进入10月份后开始采摘,而大棚梨枣往往能把成熟期提前20天左右,能有效抢占市场先机。
  梨枣树下听蛙声
  初夏的暖阳有点刺眼,梨枣树正是疏芽的时节,三三两两的枣农正在掐芽儿。记者走进一座已建成的梨枣大棚,发现棚内在原先种植梨枣树的基础上,又发展起了蔬菜种植和林蛙养殖。
  一行行枣树中间,间作种植的一棵棵橄榄菜生长正旺,绿意盎然。几方浅浅的水池里,密密麻麻的小蝌蚪正在水间嬉戏。
  山东枣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丰智告诉记者,这是今年首次尝试的林下种养模式。
  在一湾小小的水池前,陆丰智告诉记者,小蝌蚪刚刚撒养29天,大约55天就能上岸,长大后就会分散到其他养殖大棚中。像这种林蛙,一亩地就能养6万只,且成活率高达90%以上。林蛙可入药可食用,具有不菲的经济价值。
  原先大田里的露天种植,在每年的梨枣收获后,到次年的4月份是生产管理的空白期,枣农基本赋闲。而建起大棚搞起立体化种养后,不但可以保证四时无闲,更能增加种养效益。
  陆丰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梨枣树的种植,亩均收益10000元左右,建棚后一亩地还能种植1000多棵橄榄菜,每棵平均售价四五元钱,而林蛙售价每只在12元左右,这种立体化的林下养殖,其效益可以说是大田梨枣无法比拟的。
  从大田种枣到建棚养蛙,大陆村传统的单一梨枣种植正在经历着一场“枣+菜+蛙”全新产业模式的蝶变升级。
  富民果变身富民“链”
  大陆村的梨枣种植起步于1998年,时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陆村党支部书记陆运泽抢抓机遇,先期集中流转500亩土地,动员村民引进种植梨枣,在盐碱地上率先开拓出一条经济作物种植之路。不过如今回想起当时的起步之路,陆运泽感慨地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头一年种植,怕枣树受冻害早早为树干包上膜,却遭遇暖冬烂坏树干;间作西瓜、大蒜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间作麦种稍见起色,直到第四年枣农才开始见到梨枣硕果,产量一时大增却又销路不畅,为此不少村民一度动摇种植信心。那时的陆运泽,自己带着村干部分成几个小组到城里给村民跑市场卖梨枣,在初获成功后村里就开始动员村民主动走出去开拓销路。随着不断地探索经营,大陆村的梨枣产业逐渐兴盛,村里不但建成了颇具规模的专业梨枣市场,让大陆梨枣远销东北等地,还连续举办了六届梨枣节,小小梨枣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果。
  村民陆梅花是第一批种植梨枣的农户,如今在村里算得上是种植大户。多年的经验让她对梨枣种植驾轻就熟。“现在日常管理基本机械化了,自己顶多就是一早一晚干点,我种植着20亩梨枣,基本上一亩地能有10000元的收入。”陆梅花表示。
  近年来,村里成立了大陆梨枣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2个村发展起梨枣种植,总产量达到了1500万斤。围绕梨枣产业,以大陆村为中心辐射形成了一条覆盖种、管、储、销、农技、农资、电商等诸多环节的一条龙产业链,同时以梨枣为基础的深加工产业也形成了多元化产品结构,培育打造了远近闻名的大陆梨枣品牌。
  “今年开始尝试林下养殖后,我们前端养虫育蛙,后期还将计划开展林蛙深加工,形成一条全新的产业链。”陆丰智说。
  从单一的梨枣种植到形成“枣+菜+蛙”相关产业链,小小梨枣成为当地富民大产业,也成为卜庄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卜庄镇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大陆梨枣成为富农增收的新兴产业链,也成为昌邑市深度融入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