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 大步前行

——东夏镇以“跨村联建”引领乡村振兴

(2023年08月1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文/图

  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农户”共富模式;依托村级“五老”志愿者,试点设立“和美议事会”,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规划建设幸福院、小食堂、活动室等,服务空巢老人……这些是今年以来,青州市东夏镇以“强基赋能、全域提升”行动为契机,试点推进“跨村联建”,整合资源,汇聚合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我们镇72个村,在推动发展上,以前是各吹各的号,形不成合力,在区域发展竞争中优势不明显,造成村级发展迟滞。”东夏镇党委委员霍小村说,今年,东夏镇坚持“试点先行、有序铺开、积极稳妥、确保实效”的原则,在每个管区拿出1个试点,稳妥推进“跨村联建”工作,目前已揭牌成立6个新村党委,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了抱团发展、大步前行。
  近日,记者来到东夏镇王小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组织开展了亲子阅读、手工制作、茶艺插花、舞蹈等多种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加。“小孙子在阅读室看书,我在这里学学剪纸。服务中心活动多,离家近,我和老姐妹每天都要来这‘打个卡’。”王小新村村民李永红说。
  今年,东夏镇整合王小、王木匠、柴庙3个村的力量,成立王小新村党委,打造区域性党建服务联盟,启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
  霍小村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片区大事共商、村级难事互议”机制,让群众学习有阵地、议事有去处、活动有场所,实现发展同谋划、组织同强化、事务同协商、资源同分享、问题同排解、活动同策划、管理同提升、职责同承担,并将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社情民意和信息传达的“中转站”和“中央处理器”,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眼下,东杨新村党委领办的青州市学希果蔬购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瓜菜已进入收尾期,趁着农闲,该合作社理事长杨孝村和社员们加紧挑选蔬菜品种,为秋季育苗做好准备。
  东杨新村党委也是该镇在推进“跨村联建”中成立的。东杨新村党委成立后,积极探索“党员+合作社+社员”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把周边各村有意向的村民纳入合作社内,统一种植标准,更新瓜菜品种,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蔬菜产业链发展共融共享,实现“新村党委—蔬菜产业—农户”的横向对接,通过统筹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破解了蔬菜产业链发展难题,构建起了蔬菜全产业链闭环共融共享体系。
  “今年,我们聚焦新村党委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持续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村级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老百姓争取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东夏镇党委书记李晓辉说。
  新成立的大袁新村党委覆盖大袁、南黄、齐家3个村,其中大袁村班子有力、发展向好,另外两个村则相对偏弱、后劲不足。为此,大袁新村党委确立了“以强带弱、互融共赢”的发展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以大袁村为核心,推动三个村“想在一起、学在一起、干在一起”,实现资源互补,加快联村共富。在人居环境整治、村级“三清”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大袁村发挥“纵向带动、横向拉动”作用,带动其他两个村经验共享、难事共议,使三个村的村风村容村貌和村集体收入都有了明显提升。
  齐家村村委会主任齐志永对记者说:“我们村以前各方面都不如大袁村,自从成立了新村党委,我们从羡慕者,变成了奋斗者,跟着学、跟着干,干事劲头更足了,发展活力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