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儿童肥胖
该如何预防?

(2023年09月0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持续上升。儿童肥胖已成为当今社会紧迫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儿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健康,还会增加其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儿童期肥胖不重视和治疗,成年期疾病就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出现。相关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同时会影响儿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的健康,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儿童肥胖的患病危险因素也会延续至成年期,并增加其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风险。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多方面入手
  预防儿童肥胖,应改善致肥胖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食物环境、自然环境等,要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儿童的不良习惯,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个人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适当吃蔬菜水果;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制定科学运动计划。我们更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
  1.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体态审美观,避免学生盲目节食,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习惯;应实施符合学龄儿童特点的食育教育,如每周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普及营养知识;因地制宜开展营养知识竞赛、“校园菜园”等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让儿童养成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食堂应选择本地当季的新鲜蔬菜、水果和畜禽肉、水产品、蛋、奶及豆制品;限制提供腌制、熏制、高油、高盐和高能量食物,如火腿、炸鸡等。学校供餐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定期体检,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烹调合理、符合地方饮食特点的食物。
  最后,不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禁止售卖高盐、含糖、高脂等食品,如辣条、方便面等。学校应强化学生体育课、课间操,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或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掌握至少1至2项基本运动技能;制定适合学龄儿童身心特点的作息时间表、运动和膳食计划,保证每天学习、用餐、运动和睡眠时间,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场所,家长应掌握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核心知识,并通过家庭教育和自身行为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家长应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家庭内不健康食品的供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实施家庭控盐行动,每人每天食盐的总摄入量不超过5克(1啤酒瓶盖的量),包括味精、酱油、醋等食品中含有的隐形盐;实施家庭控油行动,可使用控油壶,每人每天摄油量应在25至30克之间(即半个鸡蛋壳的量);实施家庭控糖行动,每人每天的摄糖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除此之外,儿童的饮食应多样化,家长应确保儿童每日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提倡吃深色蔬果、薯类和杂豆。
  其次,在饮食行为上,要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食用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食速度不宜过快,每餐时间建议控制在20至30分钟;避免进餐时看电子产品。
  最后,家长应支持和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适合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形式多样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对于超重的肥胖儿童,建议在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每次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并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另外,要养成健康的睡眠卫生习惯,如良好的睡眠规律、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
  3.社会方面:
  全社会应该关心爱护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实现家庭、社会、学校的有效联动,共同防控儿童肥胖,为健康中国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共同托起祖国未来的花朵。
   (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三科 韩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