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齐鲁交汇育潍坊

——解码潍坊的文化自信样本

(2023年09月0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襟连海岱,道承齐鲁,8000年文脉悠长,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齐文化与鲁文化在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上交汇融通。
  作为齐文化腹地、齐鲁文化交汇地,山海之间的潍坊,中和、浓缩了整个山东的地貌:大海、高山与平原的协奏,犹如音乐律动般的美。然而,潍坊之美,不止在于眼前的风景,更是来自于其背后所蕴藏的悠长文脉、悠久历史、悠远文化。
  纵观古今,“文化”二字始终贯穿于潍坊的历史文脉,生生不息。今天,在潍坊这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古老土壤,文化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中,引导着社会发展,指引着人们前行,滋养着潍坊儿女的精神世界,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底色。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瑞荣
追根溯源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首开中国长城建筑史先河的齐长城,绵延千里,蜿蜒挺立,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硝烟烽火,是齐鲁大地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
  位于临朐县境内的沂山,雄奇险峻,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齐国的南部边境,依山势修建了齐长城。齐长城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在潍坊市境内自西向东依次经过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全长共160公里,占齐长城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潍坊作为齐文化继承与传播的中心区域,辖内包含了齐长城在内的众多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奇的自然力量造化成潍坊境内独有的齐长城风景带。
  作为齐长城的重要沿脉,潍坊段沿线拥有独特的齐长城文化底蕴。齐长城脚下,临朐县齐长城潍坊非遗传承项目、诸城市竹山生态谷、安丘市获鹿山谷等一批重点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沿线三县市现有博物馆17家,A级旅游景区35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7家,并通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千年齐长城连珠成线,带动了沿线乡村的旅游发展,推动实现富民强村,助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齐长城是齐文化的载体,齐文化是齐长城的气韵。近年来,潍坊依托齐长城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与民风民俗、非遗节庆等乡村文化深度融合。齐长城沿线,以各类博物馆、民间艺术和农耕文化传承体验等为特色,实施“文旅+”“+文旅”,丰富了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内涵,培育了一批研学实践基地、康养旅游基地。
  千年齐长城,今朝风采新。如今,这座古长城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不断焕发新生机。从野外走进博物馆,从历史深处走进现代,从静态的“旁观”到沉浸式体验……传统乡土保存的文化符号就是一片蓝海,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内涵。
重仁尚德  解码潍坊发展的文化基因
  千年文脉、底蕴深厚;千年积淀,博大精深。
  早在先秦时期,绵亘齐鲁两地的潍坊,已经是齐国重要的铁器、鱼盐、丝绸生产基地。天下各地商人的往来、信息的流通,使齐人的眼界更为开阔。
   在古代,海盐作为一种国家垄断性商品,历史上施行严厉的盐政,塑造了齐文化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观念。古代齐文化所拥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功利性特征,根本原因即在于潍坊地区所拥有的盐业生产。而以“周礼”为治国典范的鲁文化,则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保守性文化。潍坊广袤富饶的昌潍平原,就是滋养以传统农耕文明为基础的鲁文化最温暖的大床。
  东汉时期,郑玄在潍坊创立郑学,开始了齐鲁文化的融合,而在孔融任北海相时,通过儒学,促成了齐鲁文化的融合。
  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表示,潍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主要支撑地,鲁文化的直接辐射地,也是齐鲁文化交汇融通的首善之区。齐、鲁文化在潍坊碰撞,海洋型文化体系与大陆型文化体系在潍坊交融,让潍坊既有齐文化重革新、尚功利的灵活,又有鲁文化尊礼重道、守诚笃信的淳朴,塑造了潍坊区域“温、良、恭、俭、让”的底层认知逻辑。正因如此,也让潍坊人崇德、尊礼,拥有了创造力和奋进精神的文化基因。齐国名相晏婴,能言善谏而又忠心耿正,正是齐文化代表性“性格底色”的反映。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潍坊文化,还有丰厚的齐文化遗迹、故事传说和人文景观。姜太公首封地营丘、齐风古韵地峱山、闻名于世的稷山、臧台、田齐王陵、齐长城……域内有关齐文化的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无不印证着潍坊境内齐文化元素的深刻内涵。
守正创新  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如果说地理区位撑起了一座城市的筋骨,那文明之源则无愧为城市独特的灵魂和血肉。
  在孙敬明看来,潍坊人身上有股“不太适合做生意的气质”,但他们却能把企业越办越好,事业越干越大,做成全球顶尖、全国前列。
  潍坊柴油机厂前身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是山东少有的重工实业家,他对于质量的严格把关,苛刻到近乎“偏执”,但对于员工的人文关爱和对于市场的灵活把握,又尽显通达。这二者的相融共生,也许就是华丰机器厂能在民营机械行业中有“华北最大机器厂”和“长江以北第一厂”之称,成为江北第一家动力机械生产基地的秘诀,也为潍坊成为中国江北著名的机器制造业基地、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中国农机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潍坊涌现出诸如姜滨、张恭运、李永胜等明星企业家,他们敢闯敢干、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时,以强大的韧劲一次又一次带领企业爬坡过坎、坚定前行,成为全球业内极具话语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这无一不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硕果。
  孙敬明认为,正是因为齐鲁文化对商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才让潍坊的企业家既具有齐鲁大地千年流传下来的高亢、豪爽、大气、朴实的风格,又怀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换言之就是潍坊企业家身上具有创新精神,极强的道德感、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在商海中所表现出的理念之超前、视野之广阔,尽显儒商风范。
  
  前人开山辟路,后人赓续先贤之志。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创造了叫响全国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在服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今天的潍坊,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敢于去破除、去创新,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让改革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因改革而兴,因创新而强。在一次次“破”与“立”的探索中,潍坊大地上发生的每一次变革,无不推动着这座城市奋进的步伐。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已经成为潍坊这座城市向下扎根的肥沃土壤,也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向上拔节生长的力量。当前,潍坊正处在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时期,秉承潍坊文化基因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潍坊人民,正全力以赴拼经济,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