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11月2日,在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大西邵村一处蒜黄种植大棚里,几位村民头戴照明灯,借助于微弱的光线,正在收获成熟的蒜黄。收割、捆扎、包装,一会儿工夫,一捆捆金灿灿的蒜黄就被打包入箱。
棚外暖阳高照,棚内却凉意阵阵。大棚主人董玉仙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室外温度接近于30℃,但大棚里却需要通过覆布、空调降温等措施保持在16℃~17℃,为蒜黄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
记者走进大棚,一片片金黄色的蒜黄苗,像一个个规整的方阵,长势喜人。
蒜黄是大西邵村多年以来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早在2008年,董玉仙便成为大西邵村最早一批发展蒜黄种植的村民。近年来,他不但自己种植,还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为周边村民提供销售渠道。董玉仙告诉记者,目前他自己种植着12个大棚的蒜黄,年产量达到了35万公斤。
和董玉仙一样,蒜黄成了大西邵村不少村民的致富项目。据村党支部书记麻福俊介绍,目前村里有40多户村民从事蒜黄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到了10公顷。
横穿村庄的景黄路两侧,不少的合作社和种植户交易正旺,俨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散地。近年来,大西邵村聚焦蒜黄产业全链条发展,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品牌打造、销售为一体的蒜黄全链条产业,构建了“有基地、有品牌、有渠道”的产业格局,有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用蒜黄敲响了乡村振兴“金算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蒜黄种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好项目。目前以大西邵村为中心,其周边的赵戈、朱子等村均有村民从事蒜黄种植,整个街道蒜黄年产量达到了500万公斤,年产值5000余万元,直接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余元,已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蒜黄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江苏、河南、河北以及山东半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