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明
豪迈集团从一家负债累累的乡镇企业发展为年营业收入超过66亿元、净利润超过12亿元、员工接近20000人的大型企业,这在旁观者眼中完全是一个奇迹。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豪迈集团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关键原因在于豪迈集团构建了一整套适合企业发展、符合管理规律的企业文化,这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很多启示。
始终秉持创新精神,以不变应万变。豪迈集团把创新当做企业的立身之本,推崇“改善就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发展理念。对豪迈来说,创新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竞争,为了更好地活下来。这也是豪迈从濒临破产到资产超过百亿元的重要法宝。这启示企业管理者,必须把创新摆在战略位置上,鼓励全员参与创新,带着问题意识开展创新,把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增加利润的效果。必须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构建良好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企业文化,让每个企业职工参与到企业创新实践中来,让每个员工敢于表达如何改善工作的看法。豪迈创新提案展板的做法就是很好的示范,2022年,公司征集创新改善提案49.9万条,参与人数达21069人,创造效益1.8亿元,发放奖金近950万元。通过将创新的效益部分返还给员工的做法,不仅奖励了员工,更让员工收获了成就感。这样企业内部就会有“金点子”不断被激发出来,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对外竞争力也能够不断增强。
尊重员工才能赢得员工,上下同心就是最可贵的生产力。渴望被尊重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豪迈集团历史上著名的“电褥子事件”,启示企业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让员工享自尊、得关爱。只有如此,员工的感恩心、凝聚力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豪迈尊重员工不仅体现在给予员工丰厚的薪资和各项福利待遇,而且通过发扬企业民主让员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在豪迈的会议室里,很多好主意就是员工敢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质疑管理者的思想结晶。豪迈集团管理者也经常遇到被普通员工否定观点的“遭遇”,甚至连董事长也不能“幸免”。就是在这种民主开放氛围中,公司很多重大技术路线、转战新领域的战略得到了确立、达成了共识,减少了决策失当带来的损失。这启示企业必须避免一言堂,大事小事都要让熟悉情况的员工参与讨论,让员工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管理方式上要注重柔性管理,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更多的重视,甚至可以制定专门方案进行扶持,更好促进其成长成才、成为专家。王钦峰、闫方清等技术骨干的成长进步,有一部分因素就是豪迈主动为其倾斜资源的结果。
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根本,唯诚信者方能赢得未来。任何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诚信建设作为基本原则。伊朗哲学家阿博都·巴哈曾说:“诚实是一切人性美德的基础。”换言之,没有诚信就没有其他美德。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认识更进一步,他认为诚信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可以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在豪迈集团,没有诚信就不能合伙合作,通过诚信文化教育,员工清楚知道怎么干工作、怎么面对失误、怎么处理利益诱惑。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员工个体利益和公司集体长远利益都能得到保障。这启示我们,企业必须要通过诚信文化让员工做到坚决不能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必须靠过硬业绩才能得到想要的待遇、尊重。企业内部如果没有诚信,就会陷入内耗,严重的会造成内部失控,进而造成严重的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管理者要对失信问题特别清醒,对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发生无可挽回的错误。
只有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才能塑造受人尊重的企业。企业创立者和管理者始终秉持创业理想、坚持追求卓越才能实现事业发展和个人名誉的双丰收,豪迈集团的发展印证了这个道理。作为集团创始人,张恭运董事长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企业家,始终把全部的身心用在集团的发展上面。他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乐于分享,善于学习,始终把解决问题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和感染着整个豪迈集团,也得到了豪迈集团员工的尊重和信赖。据不完全统计,豪迈的离职率保持在6%-8%的低水平,这在一个技术驱动型企业中非常难得,而且豪迈的技术骨干几乎没有主动离职的,这说明豪迈集团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了凝聚人心的纽带作用。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