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今年以来,昌邑市柳疃镇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矛盾纠纷化解“三谈”工作法,充分运用“一站式”矛调中心、调解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化解于萌芽之中。该工作法已成功化解纠纷4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倾情“谈心”,问清缘由,初步化解。建立由30多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前辈组成的“夕阳红”调解队,充分发挥其威信高、经验丰富、熟知基层人、事的优势,在网格员上报矛盾隐患后,由“一站式”矛调中心统筹安排合适的“夕阳红”调解员介入纠纷,与当事人面对面“谈心”,逐渐缓和当事人情绪。通过与当事人“谈心”,详细了解纠纷发生的根由,找准症结并通过劝说、开导等方式尝试化解。同时发动网格员全面了解情况,汇总分析后确定纠纷症结。工作中发现,很多矛盾纠纷往往在“谈心”环节就可以得到化解。
悉心“谈法”,阐明法规,跟进化解。成立由16名基层法庭工作者、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法治”调解队,对“谈心”环节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与当事人开展“谈法”。组织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观看普法宣传视频、典型案例等,用真实案例给当事人普法、释法。再由调解员与当事人共同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详细说明非法处理纠纷可能面临的不良后果,有意识地引导当事人合法处理纠纷,避免当事人非法处置、激化矛盾。根据纠纷症结对症下药,通过介绍类似纠纷的法院判决结果,引导已知晓自己行为不合法的当事人主动认错、平息事端。近年来,柳疃镇“法治”调解队涌现出了一批能力强、认可度高的调解员,比如“老杨说法”工作室,他们扎根基层、专业负责,成为“三谈”工作法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正“谈理”,以理服人,“事心”双解。组建由15名乡镇领导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构成的“公正”调解队,“公正”调解员兼具熟悉基层和专职专业两大优势,往往可以起到纠纷化解“一锤定音”的效果。召开调解员主持的“说事评理会”,安排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同时邀请民警、法律顾问、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员参加,通过群众评议,制定一个平衡双方当事人诉求的化解方案,由调解员根据方案分头做工作,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让当事人解开“心疙瘩”,最终达成和解。对经历完整的“三谈”环节的纠纷,每周电话回访,每月上门回访,稳定一年后再销案,确保矛盾不反复、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