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版权工作“四全模式”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翠 通讯员 杨晓)今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权利、鼓励创新和推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坚持以全市域参与、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保护、全产业推动“四全模式”推进版权工作、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3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高位推动,构建全市域参与新格局。我市宣传、文旅等主管部门牵头推进,各县市区扛牢属地责任,统一协调各区域的版权保护工作。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推进“版权进企业”“版权进乡村”“版权进高校”等工作,培育国家级、省级版权示范单位65家,评选37个市级示范单位、39个示范文化站(馆),2023年全市登记版权作品超12万件。
  健全机制,展现全方位服务新面貌。全市打造教育、纺织等10大版权服务平台,推动版权业务进审批大厅、上移动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全市城乡文化站、重点企业、高校,建立306个版权工作站,健全城乡版权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影响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展示潍坊版权成果,促进版权创意产品交易和版权项目转化。
  依法护航,塑造全链条保护新模式。全市统一版权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建立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合执法、协同共治等10项版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展“剑网”“双打”、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震慑版权侵犯等违法犯罪行为。出台《著作权纠纷“三调一诉”实施办法》,明确纠纷调解和转诉的处置程序,维权效率大幅提升。
  精准赋能,打造全产业推动新引擎。我市赋能“版权+文化”,加大特色非遗项目创新扶持力度,打造杨家埠年画、天成风筝等文化产业名牌。赋能“版权+工业”,推动工业版权价值应用转化,加力培育工业版权精品。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登记版权作品1500余件,有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赋能“版权+农业”,实施“版权+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包装装潢”工程,助力潍县萝卜、寒亭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在技术研发、产品包装等环节提升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