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创新“三个模式”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05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在潍坊市组织召开“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座谈会。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出席并讲话,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黎少华主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原副主任王韩民等国内相关行业专家到会交流研讨,从“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的价值意义、理论体系研究及创新拓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于深化提升“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春生: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原副书记、理事会原副主任
  20年前,山东省供销社大力发展订单服务,进行了土地托管服务探索。近年来,潍坊市提出“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作机制,围绕解决农村的碎片化、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结合潍坊“三农”工作实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经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威信的生动实践。这次到潍坊基层调研,看到干部群众的热情高涨,也看到了他们的信心,无论是村“两委”还是共建的企业家们都参与其中,充满信心,饱含热情,展现了新的精神面貌。农业繁荣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是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愿景,“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提升了经济发展效能、基层组织效能和乡村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真正实现了和美、和谐发展规划。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大胆探索。通过实施联席会议制度,融合了优势、整合了资源,实现了1+1>2的效果,实现了多部门联合融合发展,多方资源要素汇集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民和农业农村服务,实现共赢共富。推进农业强市强县建设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难点和堵点,通过“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模式、业态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解决,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贡献,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有效选择。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致富能人的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中央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制度,目前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但从中央战略高度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发展和强大。它是基层政权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建设农业强市和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织载体。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几点意见建议。
  一是需要努力拓展和提升服务经营功能。坚持以我为主,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经营功能,要加强与社会经济主体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否则若干年之后,虽然你的机制非常好,但是发展裹足不前,影响力不会扩大。从长远角度考虑,要加快人才培养,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连接机制、运行机制和推进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作机制主要依靠政府推进,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大家满足现实需要,但必须要有产权制度来实现连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走得实、走得深。
  三是明晰角色定位。党建统领,政府推动发展,符合山东现实和当前国情。在这个前提下,必须明确哪些事情应该通过市场法则和市场主体实现。要根据市场化实体运作需要选拔好基层干部,为“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用人才。政府部门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从保障措施方面积极引导支持。
  四是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党委、政府应从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推进工作机制形成正向激励导向。党员干部从事农业工作不容易,与农民打交道、做社会工作需要奉献,党委、政府应注重发挥激励机制的正向导向作用。
  王韩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原副主任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全国供销总社综合改革10周年以来探索的一条新路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有力的新的尝试。它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找到出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发展了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城乡居民,推动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前面,各位专家从自己的视觉角度对“党建统领、四社共建”进行了深入研讨,讲得非常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下面,我谈一下个人的几点思考、认识和建议。
  中国农业现代化这条路怎么走?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们走集体化道路,进入80年代后又进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目前我们进入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的阶段。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融合整合、合作协作的时代。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必须抱团发展,必须握紧拳头,形成合力。农业生产也好,其他领域也好,缺少共建共赢,缺少合作融合,肯定是不行的。当前农业发展需要社会化服务,需要有人参与进来,供销社具有系统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服务三农的生力军,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我觉得三农工作肯定会稳步发展。
  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领导的选好配强是关键。乡村振兴包含五个方面,其中人才振兴非常重要,没有人才支撑,没有好的领导带领,这个事业很难干好。要健全完善运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要健全、要完善,供销社在有些领域尤其是在重要的产业方面,一定要参股入股。虽然股份不多、比例不大,但是要发挥供销社的主导作用。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绝对不是供销社自己的事,也不是农业部门的事,也不是组织部门的事,是党委、政府的事。要重视社会的力量。特别是有一些对农业、对“三农”、对农民有感情的企业,可以保证“党建统领、四社共建”能长久、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刘崇高: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法制工作办公室)原部长
  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课题。潍坊市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引入千变万化的大世界中,以公共服务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合作为基础,把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综合服务相结合,探索实践了“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合作,一个规模化的服务体系,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构建一个规模化的服务体系需要合作。“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就是在实践探索中发挥了合作的重要性。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实际上就是坚持党政推动,围绕产业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的一个有效推进机制。一是上下对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供销社全程托管”模式,与省供销社有关公司合作,通过建立分公司对接村级合作社,这种合作模式是多方面的,也实现了供销系统上下对接。二是股份制合作,在市场经济环节中,用经济手段构建有效连接,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供销社要坚持合作观念,善于搭建平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联合合作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实现可推广、可持续发展要把握三点:一是要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要持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要切实做好经营风险防控。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合作经济评论》杂志主编
  体系共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五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我国农户总量为2.3亿,其中农业经营户为2.1亿。2.1亿农业经营户平均每户7.5亩地,许多地方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产业振兴是在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用科技装备农业。小农户如何实现科技装备?我们需要使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提供了可行路径。
  设施共建,这是深化供销社改革的需要。2014年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始试点,山东是三个试点省之一,潍坊是试点市。10年来,供销社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流转形式也在变化。农村流动人口多,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家里土地就无人种植。在这种情况下,“四社共建”提供了很好的模式。我到诸城调研,墙上写的“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令我印象深刻,这体现了供销社的作用。农民能够外出打工的最重要一点,在于供销社可以为农民打工。最初供销社凭借自身力量,实施村社共建。目前是“四社共建”,形成产业链条,形成了机制。
  模式共建,是拓展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和寿光模式“三个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国的农业政策本质上就是农业产业化政策,本质上是引领小农户扩大市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诸城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便是如此,寿光的蔬菜大棚实现了完全智能化,潍坊各地都对“三个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企业与农户合作,可将其称为龙头企业的合作社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化是新时代的趋势。
  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本质上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潍坊之路、潍坊探索。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仍然以小农户为主。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现实,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条件,大国小农体制是我国目前无法改变的基本现状。“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一条统分结合的探索实践,旨在完善统一经营,是潍坊之路、潍坊探索。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现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情”社区资源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潍坊探索的一个成功典范。“党建统领、四社共建”中,政府是第一推动力,扮演了扶上马、送一程的重要角色。如果没有政府的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引领指导服务,没有政府建立一个“组织部门解决人才问题,财政部门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农业部门负责农技推广,金融部门给予金融支持”的工作机制,一切工作无从谈起。有效、有为的政府应该创造让市场主体更好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是送一程,而不是替代市场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体现开放包容,把市场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发挥社区在配置资源中的辅助协调作用,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实现多方优势聚集、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保险服务和底线思维,实现“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模式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要强化保险服务和底线思维,提升服务韧性,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产业化联合体,注册服务品牌,实现服务标准化。政府提供详细的、能落地的服务,既要有服务品牌,也要有服务品质,集体经济不等于集体经营,通过社区这样一个载体,更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实现当地的资源、当地的人才等各类资源共享,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李继凯: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
  潍坊在农业农村方面具有创新基因,更有创新经验与成果,“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就是最新的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是潍坊进行的一项很好的探索。
  潍坊市供销社牵头探索实施的“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党建”是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领导、组织、推动“三个力量”,“四社”是指重点围绕供销社新时期的新责任、新功能、新任务“三新定位”,农村社区面临的生产缺服务、生活缺供应、发展缺载体“三个问题”,农民合作社存在的缺资源、缺实力、缺协作“三大制约”,金融机构存在的农民贷款难、机构放款难、农业融资难“三大难题”的现实问题,探索出的“以党委政府领导推动,供销社牵头,联合村组织、农民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协同推进机制。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全过程为统领,以乡村基层改革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生产生活服务、供应、经营平台为载体支撑,以联动农民、村集体经济、多种市场主体利益连接为活力推动,以乡村产业共建、共创、共享为发展手段,以促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全面振兴为发展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立足乡村新形势,创新集成改革新机制。建立“乡村发展领导体系强化、组织力量统一、责任体系明确、资源力量统筹、党建贯彻统领”的推动机制。坚持市级总体统筹、县级主责主抓、镇街主办主力、部门协作参与、党建全程贯穿。把握时代新机遇,践行新时期责任担当。立足新时代,围绕新需求,发挥新功能,做好供销社主力军、主渠道、主平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指示。围绕发展新需求,建设为民服务新平台。利用供销社场地,立足镇街范围,整合多种资源,以农业生产服务为抓手推动生产供应,实现生产生活服务供应升级,建设以镇域为服务范围的为农服务中心。探索发展新方式,创新共建共富新路径。立足县区基础、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运用不同方式,探索乡村发展多种发展模式。比如,高密市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昌乐县的南瓜与西红柿等经济作物全产业链服务、安丘的大葱大姜与桃全产业链服务等。适应需求新趋势,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解决乡村振兴中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方面不成系统、不成体系问题。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全面提升了乡村服务能力,农业生产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生活服务功能得到延伸延展;二、全面整合了乡村要素资源,包括政策资源、服务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消费资源等;三、全面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包括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供销社自身发展;四、全面提高了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基本基础收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品质品牌升值;五、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了乡村产业、人才、生产、文化、组织振兴;六、全面推动了乡村制度创新。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经验做法带来的几点启示。
  第一,党建统领组织化推动是核心。党建领导统筹实施推动,党建贯穿全过程、全流程、全环节;第二,集成改革机制化创新是动力。包括组织化创新、供销社改革创新、推进机制统筹创新、公益服务与市场运营融合创新、全产业链共建共创共享创新等;第三,创新实践时代化担当是关键。相关部门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实践,善于整合资源。第四,统筹联合市场化推动是基础。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供销社主体牵头推动,市场化机制实施,利益价值分配保障活力。第五,建立健全体系化建设是重点。市统筹、县总责、镇主抓体系化实施,服务、供应、经营系统化运营,生产、生活体系化保障,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体系化推进。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乡村集成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建立推动乡村发展创新制度,进一步整合聚合部门与主体力量,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进一步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链体系,进一步促进乡村系统性、全面振兴。
  “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要加强“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理论体系研究,要重视“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分类案例推广,要完善“党建统领、四社共建”联合推动机制,要健全“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政策支撑体系,要建设“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数字服务平台。
  下一步,将进一步跟踪研究“党建统领、四社共建”这一乡村集成改革创新实践,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与推广实施工作,通过“建立课题调研基地”“典型案例推广”“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等方式方法,长期跟进做好理论研究、科学规划与务实推动、示范推广等工作。(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