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潍坊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4年06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雷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潍坊市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大力实施“文旅+”行动,深化拓展“文旅+康养”“文旅+教育”“文旅+工业”等跨界融合业态,形成了文化旅游与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有效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焕新增效、提质发展。
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和监管力度
  潍坊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制定文旅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适度交由第三方经营。同时政府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恶意竞争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发生。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文旅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升级和创新工作。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为文旅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加强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促进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
  高质量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明确城市形象定位,提出城市对外宣传语,并广泛应用到各相关领域。要确定并应用推广市歌、市树、市花等城市标识,在潍坊站、潍坊北站和城市主要广场、景区建设一批具有“网红打卡地”特点的城市地标,依托潍坊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设计推出一批具有潍坊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真正把潍坊的城市文化符号清晰地描绘出来、推广出去。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引领、支撑文旅融合发展上的重大作用,向科技要动能,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让生活更加美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创新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聚焦文化和旅游发展重大战略和现实需求,用AR、VR、MR、裸眼3D、4D、5D、全息投影等技术,结合环绕式音响、多通道同步视频、高清立体显示等设备,通过交互式空间营造,创新内容表达形式,打造虚拟场景、多维展陈等新型消费业态,丰富数字旅游产品的优质供给,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引导推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更新一批设施设备,保持相关投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潍坊要及时更新升级智能管理服务设备,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更新导视导览、展览展陈展示、查询阅览传播、游客读者服务等智慧服务设备,以及门禁闸机、应急广播、巡检监控等智慧管理设备,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探索创新“引、育、用、留”人才工作机制,壮大文旅发展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选育体系,把人才“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助力城市转型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在城市更新中,只有持续加强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等的保护利用,拓展城市文化和旅游空间,才能让城市更有内涵和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潍坊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潍坊不仅能更好地弘扬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质,且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第一,要突出潍坊文化的深度与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形成独具魅力的潍坊文化旅游体验,更好满足国内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提供定制化旅游服务的方式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例如,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和服务方案,让游客获得更加贴心的服务体验,第三,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针对市区景点零散及留不住人的问题,可依托高铁北站就近建设大型文化娱乐区域,与滨海区临海文化旅游串联成线,打造市区近郊游、亲子游目的地。如此不仅可满足市民就近游玩消费的需要,而且也吸引过境游客留潍游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非遗富矿”培育文旅融合新优势
  将潍坊非遗融入民群众生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旅游发展、融入文创产业,创新“非遗+社区+工坊”理念,不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民间工艺表演送到群众身边,在公共文化培训中融入非遗表演艺术和手工技艺培训。
  挖掘非遗项目旅游潜力,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旅游业态。深挖十笏园非遗空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聂家庄泥塑村等40余个非遗沉浸式体验景区、景点。构建个性化、品质化非遗文创产品体系。举办好“潍坊好手艺”文创产品大赛、“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等特色文创产品提升工程,提升非遗产品的衍生能力和创意水平。在当地的高等院校设立非遗产业学院、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提升潍坊非遗创新转化能力。
  此外,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并向国际社会积极推介潍坊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利用潍坊国际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盛会加强潍坊与国际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坊子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