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潍坊作为经济大市,比拼经济主战场,打好发展攻坚战,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环境之“优”、作风之“实”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全力以赴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更好潍坊建设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发力,在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上下功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市场化,一流营商环境就是高水平市场化营商环境。对标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当前有的地方不同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得、公平竞争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亟待提高。新形势下加快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要聚焦问题短板,发挥市场规模集聚效应,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相关障碍,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市场发展潜力。要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实施政务服务大提升行动,进一步简化申报方式,优化联办机制,加快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坚决杜绝中途变卦、出尔反尔,不得以部门换届、领导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维护城市诚信守诺良好形象。
规范行政执法,在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上做文章。优良法治营商土壤,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加快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为关键,推动相关执法部门科学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坚持过罚相当、宽严相济原则,依法量化罚款幅度,有效防止“过罚不相适应”“轻责重罚”等现象。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重点加强对执法部门中层人员或具体经管人员执法监督,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突出问题,打通规范执法“最后一公里”。创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认真贯彻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首违不罚”相关规定,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推动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开拓视野思路,在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上求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实践有力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立足潍坊发展实际,认真借鉴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理念思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在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构建与现代经贸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充分发挥相关开发区、保税区等政策优势,勇于担当、先行先试,精准优化外资企业全过程跟踪服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作者单位: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