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专版

06版:专版

07版:专版

08版:专版

09版:专版

10版:专版

11版:专版

12版:专版

新时代山东担负的文化新使命新作为研究

(2024年08月0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志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对山东文化建设寄予厚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积极践行文化使命,深耕文化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认识与践行两个方面下功夫。
深耕齐鲁人文沃土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齐鲁之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地理交相辉映、源远流长。这几千年来累积起的深厚文化底蕴能否为齐鲁大地今天的发展提供助力,今天的我们能否在齐鲁大地上续写新的历史文化篇章,这是文化发展的问题,是文化价值转化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重要议题。事实上,这种文化底蕴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是东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现代文明有独特的含义,文化大省要迈向文化强省就需要充分理解与实践体现“现代性”的内容。
  深情似海寄齐鲁,厚望如山看担当。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文化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人文沃土,坚持守正创新,做好“探源”“活化”“立德”“传播”文章,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根之茂者其实遂。山东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统筹实施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四廊一线”贯通将全省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激活文化传承发展新势能。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山东手造”工程硕果累累,“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人气兴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效果显著,文旅融合发展动力十足。如今,1200家旅游景区遍布全省各地,“好客是真情、好品凭质量”叫响全国。
坚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大省,是山东鲜明的标签,也是山东人民为之自豪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山东在文化“两创”方面努力走在前,在优秀传统“物化文化”的创造、创新方面不断有新举措,形成了颇具魅力的“齐风鲁韵”。如山东的博物馆系统,目前山东共有735家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一,青州博物馆是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山东全方位开拓传统工艺品制造,潍坊风筝、济南皮影戏、淄博陶琉、孔府印阁、曹县汉服等享誉全国,走向世界,政府推动的“山东手造”工程涌现出了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
  文化“两创”,题中之意就是致力于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文化“两创”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山东立足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把文化“两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初,推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培育手造产业,为文化“两创”注入了强大动力。近两年,山东开展的“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很能说明问题,其不仅在省内大受欢迎,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现场还“圈粉”了大量北京观众。
在文化自信自强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理论、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让这些基本理念具有现代的形式与内容,扩充出现代“色彩”。就如中国文化极为推崇的“孝德”,在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在今天,孝仍然是一个人立身的基本道德要求。第二,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大变局中,更加凸显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立足“四个讲清楚”,从2010年起,山东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已完成11种语言的中外文对照本《论语》翻译工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共同吟唱,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将文化遗产守护好,让历史文脉传下去。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时代价值研究阐发。去年,《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等正式发布。截至目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从境外藏书机构发现了1900多种中国大陆缺藏的珍稀汉籍,共复制回归1600余种。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深深关切春风化雨。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耕齐鲁人文沃土,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