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就为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遵循。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切实用好这“关键一招”,才能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突出改革重点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改革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必须突出重点任务,牵紧“牛鼻子”,实现以重点带动全局,从而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突出改革重点,就是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新局面。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着力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堵点,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统筹解决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增添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把牢价值取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每一项改革,都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决心、力度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征程上,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时刻关注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教育公平、优质医疗服务、优美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找准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深入开展调研,持续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之所盼、民心所向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改革开放历次在认识和实践上的突破与发展,以及经验上的创造和积累,都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伟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讲求方式方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底线,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与此同时,不论改什么、怎么改、改到哪一步,必须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必须牢牢把握住“三个不能变”的原则。创新就要敢为人先,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寻求有效的思路和办法,确保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全面深化改革还要遵循规律,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十个指头弹钢琴”,增强整体效能;要明确目标任务,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从而确保各项举措落地生根;要有破有立、破立并举,处理好法治和改革的关系,确保改革开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诸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