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东红色基因传承研究

(2024年08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晶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进入新时代,山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自觉扛起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红色主题文艺创作、红色文化活化传承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
  深挖红色资源,做好管理保护。山东革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首要任务是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在清点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近年来,山东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投入资金、人员,出台多项举措,守护红色基因阵地,确保红色精神传承。滨州、临沂等市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红色文化保护条例,各地依托烈士纪念设施、抗战遗址等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建设了多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建立省级革命文物工作协调机制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法治建设、科技支撑、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划部署。
  管理保护政策化。山东从省级层面加强规划指导,科学编制了《山东省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为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多维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保护协同作战,全省各地市、各部门不断加强协调沟通,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保护,红色资源保护机制不断完善。2024年6月14日,由王尽美足迹地、高校等12家单位共同成立王尽美红色联盟,旨在深入挖掘和利用王尽美红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促”的发展。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强化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就必须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山东着力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形式,推出了民族歌剧《沂蒙山》、舞剧《乳娘》、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杂技剧《铁道英雄》等作品,隆起了红色文艺高地。同时,山东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每年7月为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从2021年到2023年,有数据统计,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共推出3400余项主题活动。此外,线上开通山东英烈网、“党史直播间”“主题教育线上微展览”等,将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生动讲述出来,推动红色文化“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聚焦青少年,让红色基因传下去。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山东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放在青少年教育上。以山东乡村革命文物为依托,通过组织发动全省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文化乡村,探寻乡村革命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物。同时,积极参与广播融媒体节目、短视频、网络视频直播等线上讲故事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乡村振兴职责使命的意识。据统计,活动收集、撰写、改编山东乡村革命文物故事42个,供孩子们进行讲述,发布了革命文物故事短视频137个,观看人次达4万余人次。此外,组织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和山东省话剧院走进校园进行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4万余人。
  创新传播形式。在各类广场、讲堂、礼堂、孝善学堂等,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广播喇叭等宣传媒介,多方位多平台高频率进行宣传。同时,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红色文化,经常性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线路推介交流活动,增强了山东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山东革命场馆积极推动线上传播方式创新,强化对新媒体的运用,实现革命文物与新媒体结合,突破了线下展陈展览开放时间、开放空间的限制,让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作者单位: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