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全花

阅读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因地制宜整合创新资源,不断深化改革,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在强化创新引领带动上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重大原创性突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以创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首先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技术创新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必然促进管理和制度等层面的创新,促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总之,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提升,而是创新激发的量变实现了质的跃迁,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先进的生产力。因此,要不断在创新引领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上持续发力。各地区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历史条件等,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工和产业特点,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方向、重点、难点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统一模板、标准答案,必须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在实践中要认真盘点好各地区、各产业的既有基础,具体地区具体布局,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构建不同空间、不同产业、不同要素的发展路径。要统筹考虑、稳扎稳打,用好资源禀赋条件,兼顾新赛道和传统产业领域,既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又积极合理地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
  在着力推进体制创新上持续发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与它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然而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阻碍。面向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解除限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约束,才能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适宜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等等。这些新举措有助于扫清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障碍,从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寿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