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刚
阅读提示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前提。因此,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污染排放,还能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必须由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保障。一是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机制保障。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制度,可以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障。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及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保障。通过市场机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这不仅能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更能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为加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力度,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第一,制度建设与完善保障。要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源节约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从而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政策激励与约束并重。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既要注重政策激励,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鼓励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政策约束,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严格监管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行为,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政策“组合拳”的打法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第三,科技支撑与创新驱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同时,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绿色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第四,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和方式,鼓励公众通过举报、监督等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良好氛围。这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有助于推动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作者单位: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