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芳华 笃行致远

——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40周年回顾与展望

(2024年10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律所合伙人合影。
  ▲律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正值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金秋时节,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迎来了建所40周年的吉庆华年。
  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前身为潍坊市法律顾问处,始建于1984年3月,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强法制建设,恢复律师制度而设立的第一批律师事务所。其间,所名几经更替,所址几经变迁,事业几经拓展。从国办所发展到今天拥有近百人的合伙所,一代代鸢都英合律师人秉承“法治为民”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本着“诚信立所、业务强所”的发展宗旨,立足潍坊,放眼全局,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律所文化,契合了中国现代律师的发展方向。鸢都英合律所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都与时代的发展濡沫相生。40年的奋斗历程记载着鸢都英合人的光荣和梦想,铭刻着鸢都英合人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一段不断创新的奋斗史、法律史、文化史。风雨沧桑,春华秋实,优秀而厚实的文化在这里层层沉淀,思想在这里不断丰富,精神在这里不断升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鸢都英合律所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信任厚爱,得益于全体律所人的拼搏奉献。
  浚流固本,在改革中发展
  1992年7月,我从山东大学法律系毕业被分配到潍坊市律师事务所。一个人的成长,好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当时,律所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他们有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多年的老律师,经验丰富;有从法学院校毕业的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和从业的本领,更学到了对待案件和当事人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受益终生。1999年,潍坊市律师事务所更名为山东鸢都律师事务所。当时,律所实有执业律师30余名,设立了刑事辩护科、民事科、厂企顾问科等五个专业科室,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专业化分工已初步形成。鸢都律所作为当时潍坊市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有多名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并积极参与全市重要招商引资活动和重大法律事务。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社会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律师制度改革顺应时势变更,应运而生。
  200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实行脱钩改制的意见》,山东鸢都律师事务所实行脱钩改制,成功改制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我被推选为主任。12月28日,改制后新组建的山东鸢都律师事务所在潍坊鸢飞大酒店举行成立仪式。
  为实现律师所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2002年5月,经山东省司法厅批准,山东鸢都律师事务所与山东鲁英律师事务所顺利实现合并,正式改名为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数近50人,一举成为潍坊市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
  建章立制,在规范中发展
  “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为适应市场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新期盼,我们不断探索新型法律服务业务,研究律所治理新模式,确立了改制后“建百人大所,百年强所”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党的建设,是律所发展的保障。改制之初,律所就重新设立了党支部,把党建引领作为律所管理的重要一环,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律所发展深度融合,党组织负责人实现与律所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了律所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创建了“捍卫党旗、捍卫法律、捍卫公平正义”的“三卫先锋”党建品牌,以共产党员的风范感召社会,以个人的良好美德塑造形象,以支部坚强有力的核心凝聚职工,党支部从最初的10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近30名党员。多名律师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直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律所党支部先后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潍坊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被中共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共潍坊市委“两新”工委评为“潍坊市‘两企三新’先进基层党组织”。
  常言道,法立则国治,法废则国乱,有规矩始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律所发展的基础。针对律所实际,先后制定了综合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四大类47项制度,推行了一套全新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这些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传统上独立作业的律师聚合起来,在尊重个体能力的前提下,发挥团队作业的优势,逐步实现了律所管理的制度化、精准化、规范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五项国家级荣誉,以及“山东省优秀律师事务所”“潍坊市文明单位”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
  人才强所,在聚力中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优秀团队是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有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突出的是人才的优势,依仗的是团队的精神与合力。
  在律所管理中,我们充分体现依靠人才、发展人才的指导思想,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优秀人才培养和律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律师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
  认真践行做律师先做人,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学习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人格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发广大律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广大律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做法治宣传的模范。涌现出了众多优秀合伙人、团队负责人和优秀律师。多名律师在省市律师协会、两专委员会担任重要职务。
  用良好的政策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律所改制之后,制定了适合律师队伍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薪酬制度,一批批著名法学院校毕业的优秀法律人才,充实到律师队伍,发展成为优秀的行家里手。为加强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实施律师专业素质提升行动——“新羽计划”,开展“鸢都精英分享汇”、模拟法庭、演讲比赛等活动,发扬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落实青年律师成长计划,激励青年律师提升业务素能,可谓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感情聚人,打造幸福家园。几十年来沉淀的鸢都英合律所文化,崇尚德善仁和,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营造团结、向上、奋进的工作氛围,律所为广大律师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和设备,形成了以所为家、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协作、包容的团队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开拓进取,在创新中发展
  律师工作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鸢都英合律师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意识。先后担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潍坊市委、市政府,寿光市、高新区、奎文区等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十多家市直部门,潍柴集团、歌尔股份、晨鸣集团、潍百集团等300多家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为党委依法决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律所业务由单一到综合,由平面到立体,多链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发展。律所组建了10个专业门类,12个专业团队,业务领域分工明确、内容完备,代理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有的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有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涅槃再生。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律所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企业破产重整、融资租赁、数据资产管理等新兴服务领域都有亮眼的专业表现。我们也高度重视学术创新,注重将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本所律师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产出了大量具有建设性、创新性、前瞻性的学术成果。
  践行使命,在服务中发展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律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律所是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十多名律师被聘为立法专家,承担了大量立法工作,迄今已完成包括《潍坊市大气异味治理条例》《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20多个立法项目的起草论证工作。在我担任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的20年间,提出了四十多条法律修改和制定的议案、建议,涉及《劳动合同法》《立法法》《招投标法》等多部法律,直接参与了《宪法》《民法典》的修改编纂工作,多项建议被写入法条中。提出涉及民主法治建设、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行业发展的建议意见170多件,用实际行动践行新一代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
  公益法律服务,是律所一张靓丽的名片。律所是省、市总工会和妇联确定的“职工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点”“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点”,为困难职工、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上万件。律所设立法律援助基金,先后支付法律援助经费近百万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维权守护天使”。为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环卫工人的关爱,还成立了“潍坊市环卫工人法律服务站”,成为环卫工人表达诉求的温馨港湾。
  “鸢都律师调解中心”是山东省高院、潍坊中院认定的调解组织,迄今接受法院委派调解案件1000余件,成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阵地。
  鸢都律所的发展历程是律师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代代鸢都英合人初心不改、接续奋斗,既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笃行致远,臻于至善。未来之路阻且长,全体鸢都英合人定将不负芳华,勇担法律人的职责使命,在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和着时代的最强旋律,谱写出最美最好的华丽篇章。            (高明芹)